抗日战争时期课程想象与民族国家认同建构——以蒋介石手令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7-15 23:01

  本文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课程想象与民族国家认同建构——以蒋介石手令为中心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课程改革 传统道德 国家认同 蒋介石 手令


【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社会各界开始反思与检讨新教育问题,探讨教育改革的可能路径。知识界提出了增加中国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意识、加强科学教育、实施公民教育、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议;蒋介石先后下达11次手令指示教育部,恢复旧道德,以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建设国民道德,以政治教育为中心,建设以农村为本位的中国社会;教育部在知识界要求改革的呼声及蒋介石的指示下,以抗战建国为方针,积极探索民族特殊历史时期的课程改革,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社会不同阶层及力量对课程的想象反映了抗战时期民族国家建构的不同路径与图景。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抗日战争 课程改革 传统道德 国家认同 蒋介石 手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资助项目(Y10174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45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资助项目(07CGJY004Z)
【分类号】:G529;K265
【正文快照】: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5-10-05[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号]CN33-6000/C费正清在论南京国民政府十年建国方略时说:“国民党政权从现代西方和中国的过去寻找推动力,但它却在两者之间不知所措。”[1]471此话道出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政权在国家治理上的立场和处境。在教育领域,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牛菲;;“特殊的”与“总体的”意识形态——曼海姆对意识形态概念两重含义的区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王玉梅;;工人阶级的昨日今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5 杨海;;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研究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周黎燕;;反乌托邦视野中的《猫城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成云卿;;双重视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证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朱晓U,

本文编号:546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46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