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诉愿权利保障机制

发布时间:2017-07-18 14:17

  本文关键词: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诉愿权利保障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诉愿 权利保障


【摘要】:作为中华民国时期的一项专门法律术语,诉愿一词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诉愿制度属于规范行政活动、维护公民权益的行政监督机制,其作用相当于我国当下的行政复议制度。人民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处分违法或不当,因而导致权利受损,可以依法提起诉愿。南京国民政府曾于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重新公布了《诉愿法》。尽管该法的立法技术不够娴熟,但是大致地规定了行政诉愿的提起、管辖、审理及送达等内容。这不仅在实体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适用依据,而且在程序规则上保障了民权。南京政府建立之后,以五权宪法原理为指导,设立了行政法院。此外,行政诉讼必须经过诉愿程序。行政机关经过审查作出诉愿决定后,人民还可以提起再诉愿。两级诉愿都以书面审理为原则。显然,诉愿制度具有解决行政纠纷的主要功效。我国台湾地区现今适用的诉愿制度就是在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的《诉愿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行政复议法》也参考借鉴了诉愿制度,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本文除绪论外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诉愿的含义、诉愿的历史沿革、诉愿的作用。第二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规定。本章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诉愿的法律渊源,该时期诉愿法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司法。本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介绍了诉愿书、答辩书及决定书的情况。这些法律文书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诉愿机制保障权利的重要程序环节。第四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评鉴。本章节总结了该时期诉愿的价值,同时指明了诉愿制度在当前台湾地区的新发展。 最后,在分析研究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制度的相关情况后,,全文得出以下结论:(1)诉愿属于一项公权利,是不法行政的救济手段。(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诉愿与古时申诉一脉相承,形似而神不似。(3)诉愿整套机制严格以书面形式保障权利的落实:起诉受理要有诉愿书和答辩书,审查后要作成决定书。(4)诉愿权利保障机制是一个动态、不停止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诉愿 权利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9;D925;K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2
  • 一、研究目标10
  • 二、研究方法10-11
  • 三、研究现状11
  • 四、研究意义11-12
  •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权利保障的基本理论12-20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含义12-14
  • 一、诉愿的特征12-13
  • 二、诉愿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3-14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历史沿革14-17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制度的背景14-15
  •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制度的思想基础15-16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制度的理论16-17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意义17-20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作用18-19
  •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影响19-20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权利保障的规定20-29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法律渊源20-22
  • 一、法律法规20-21
  • 二、行政规章21
  • 三、司法解释21
  • 四、行政命令21-22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内容22-29
  • 一、诉愿的提起22-24
  • 二、诉愿的受理24-27
  • 三、诉愿的决定27-28
  • 四、诉愿的送达28-29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权利保障的司法适用29-43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实施29-30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文书30-43
  • 一、诉愿书31-34
  • 二、答辩书34-37
  • 三、决定书37-43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权利保障机制的评鉴43-46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价值43-44
  • 一、重塑国家宪政架构的权力制衡43
  • 二、在实践运行中发展了诉愿判例模式43
  • 三、促进了法律移植与法文化的变迁43-44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漏洞44-45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愿的发展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61
  • 附件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淼;中外行政复议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4年02期

2 张仁善;;国民政府时期司法独立的理论创意、制度构建与实践障碍[J];法律史学研究;2004年00期

3 黄磊;王书娟;;台湾地区诉愿审议委员会对大陆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启示[J];海峡法学;2012年04期

4 王月明;;公民监督权体系及其价值实现[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张淑芳;规范性文件行政复议制度[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6 蔡志方;蔡志方;蔡志方;;从“行政程序法”与“诉愿法”上的职权撤销违法处分,论行政权力的自我约束机制[J];清华法律评论;2008年00期

7 杨海坤;大陆行政复议制度与台湾诉愿制度之比较[J];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8 孟庆超,牛爱菊,王立霞;官与民的平衡器——论中国近代行政法院[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关保英;台湾诉愿制度与大陆行政复议制度若干问题比较[J];山东法学;1992年03期

10 吕艳滨;日本、韩国的行政复议制度——行政复议司法化的若干实例[J];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558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58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3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