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与民国时期福建学生运动历次高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6:32

  本文关键词: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与民国时期福建学生运动历次高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时期 社会思潮 民族主义 学生运动 引领机制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向独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封建时代大量遗风的留存和外国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步步加深,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不断掀起,并成为推动整个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这种思潮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最为明显。学界大多认为民国时期,福建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由此推断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对其影响较弱。实质上,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发展的每个阶段,福建都相应地涌现出了学生运动的高潮。本文从思想领域方面入手,试图还原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对民国福建学生运动的影响。可以说是从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与学生运动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民国福建学生运动发展状况一次有益的尝试,从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民国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研究的新视角。本论文共分五章,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与学生运动的互动关系,多维度展现了民国福建学生运动波澜壮阔的历程,真实反映了福建学生运动的特点和影响。福建是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影响较为深广的地区,通过考察特定历史时期,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在全国掀起学生运动大潮的“大气候”,还原相应受之影响的福建学生运动数次高潮的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思潮对学生运动特别是区域学生运动发展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引导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发展,为海西建设、国家统一和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民国时期 社会思潮 民族主义 学生运动 引领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14
  • 绪论14-18
  • 第一章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和发展18-40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社会思潮的涌动与博弈19-22
  • 一、辛亥革命引发的思想解放是近代社会思潮走向多元化的基础20
  • 二、民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决定了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态势20-21
  • 三、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背后所渗透的民族主义基线21-22
  • 四、民国时期福建社会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及发展22
  •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及其影响22-33
  • 一、民族主义的理论起源23-26
  • 二、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及其发展26-30
  • 三、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0-33
  • 第三节 民国时期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与学生运动的双向互动33-40
  • 一、近代新式学校教育促进了学生运动的兴起33-35
  • 二、民族主义社会思潮推动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35-40
  • 第二章 五四运动至国内大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发展及福建学生运动40-70
  • 第一节 五四时期社会思潮使民族主义呈多元化倾向41-46
  • 一、自由主义思潮中的民族主义倾向42-43
  • 二、文化保守主义以民族性为根基调和折中中西文化43-44
  • 三、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族解放思想理论44-46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地位的确立及其对青年学生的正确指导46-49
  • 一、国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不满和怀疑46-47
  •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47-49
  • 第三节 “五四”至国内大革命时期福建学生运动发展概况49-70
  • 一、响应五四运动的福建学生爱国斗争49-55
  • 二、福建省思潮领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55-61
  • 三、福建的非基督教运动及收回教育权运动61-70
  •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高涨及福建学生运动70-96
  •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高涨71-77
  • 一、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次高涨(1931.9-1935.11)72-74
  • 二、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涨(1935.12-1937.6)74-76
  • 三、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三次高涨(1937.7-1945.8)76-77
  • 第二节 “一二·九”学生运动及其影响下的福建学生抗日救亡运动77-89
  • 一、“一二·九”学生运动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79-80
  • 二、“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伟大胜利80-82
  • 三、如火如荼的福建学生抗日救亡运动82-89
  • 第三节 学生运动与政党运作形成密切联系89-96
  • 一、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主主义思潮的引领90-91
  • 二、正确适时的运动策略是学生运动成功的保障91-93
  • 三、国民党的“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会议”对学生运动的鼓舞93-96
  •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第二条战线的开辟96-124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96-106
  • 一、长期积淀的民族主义思潮是中国民众反蒋拥共的思想基础97-101
  • 二、抗议美军暴行激起新一轮席卷全国的民族主义思潮101-104
  • 三、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104-106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的发展进程106-118
  • 一、1945年—1947年福建学生运动的初始阶段106-108
  • 二、1947年—1948年福建学生运动的高潮阶段108-112
  • 三、1948年下半年—1949年福建学生运动的伟大胜利112-118
  • 第三节 爱国学生运动所构筑的第二条战线斗争的意义118-124
  • 第五章 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与民国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研究的当代意义124-144
  • 第一节 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对福建学生运动的影响124-127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的作用及当代启示127-129
  • 第三节 当代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与学生运动的发展态势129-134
  • 第四节 构建有效的青年学生思潮引领机制134-144
  • 一、继承学运优良传统,发挥福建对台优势134-136
  • 二、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队伍是引领青年学生的核心力量136-138
  • 三、有效的社会思潮引领机制是引领青年学生的关键环节138-139
  • 四、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引领青年学生的必要条件139-144
  • 结语144-148
  • 参考文献148-156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156-158
  • 致谢158-160
  • 个人简历160-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学信;;厦大师生迎解放[J];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11期

2 刘正英;;“五卅”惨案和厦门学运[J];党史资料与研究;1987年03期

3 黄现t,

本文编号:563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63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8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