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与齐鲁大学(1939-1945)
发布时间:2017-07-20 15:19
本文关键词:顾颉刚与齐鲁大学(1939-1945)
【摘要】:抗战初期游走于西北西南的顾颉刚,前后两次担任齐鲁大学国学所主任。顾颉刚第一次(1939年9月)担任国学所主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提升齐鲁大学科研能力的措施,顾颉刚的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齐鲁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在齐鲁大学一百多年的校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顾颉刚第二次(1944年11月)担任国学所主任的时间很短,因为学潮等众多因素使得提出的很多建议都没有来得及实现,这对齐鲁大学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另一方面,顾颉刚在齐鲁大学期间,个人的学术研究以及他所倡导的集体研究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政学两界人士均有密切接触,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1941年6月以后,顾颉刚大多数时间都在重庆任职或任教,期间也多次受到当局政要的接见。本文试图梳理清楚1939—1945年顾颉刚与齐鲁大学有关的史实,同时尽可能地分析顾颉刚与齐鲁大学聚散离合的原因,折射出学术史中社会史的一面。除绪论外本文共分四章。主要侧重于1939—1945年顾颉刚在齐鲁大学期间的各项活动,并适当作出评价。第一章纵向铺叙顾颉刚与齐鲁大学的聚散离合。该章主要论述顾颉刚受聘于齐鲁大学、去往重庆任职、遥领国学所的事物、终止与齐鲁大学聘用关系。第二章顾颉刚在齐鲁大学。该章首先梳理顾颉刚担任国学所时所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例如聘请蒙文通、吕思勉、丁山等人为名誉研究员,并把他们的研究课题作为国学所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生教育;整理《二十四史》与各类刊物出版;开展边疆研究与教育。其次筹备中国边疆学会、撰写边疆发刊词、再次编辑通俗读物。分析这些活动,体现顾颉刚的学术普及与民众教育的理念。第三章评价顾颉刚与齐鲁大学。该章首先定量分析顾颉刚之于齐鲁大学的影响,抗战期间齐鲁大学对于顾颉刚个人学术研究与学术事业的意义,分析顾颉刚离开齐鲁大学的因素特点。第四章结语。顾颉刚曾两次受聘于齐鲁大学,均因种种原因而合作的时间不长,但顾颉刚在齐鲁大学一百多年的校史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齐鲁大学对于顾颉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然而,顾颉刚到底还是个读书人,其成长经历,个人性格决定了他并不适合在教会大学逗留太久,因而他在齐鲁大学开展的很多活动都没有继续下去,但这并不能抹杀顾颉刚与齐鲁大学短暂因缘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顾颉刚 齐鲁大学 通俗读物 国学研究所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29;K26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6
- 1.1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9-12
- 1.1.1 选题意义9-10
- 1.1.2 研究现状10-12
- 1.2 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12-13
- 1.2.1 研究资料12-13
- 1.2.2 研究方法13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3-15
- 1.3.1 研究目标13-14
- 1.3.2 论文框架与主要内容14-15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5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5-16
- 2 顾颉刚与齐鲁大学的聚散16-38
- 2.1 顾颉刚受聘于私立齐鲁大学16-26
- 2.1.1 张维华举荐顾颉刚入齐鲁大学16-21
- 2.1.2 哈燕社给予经费支助21-24
- 2.1.3 顾颉刚接受齐鲁大学的聘用24-26
- 2.2 顾颉刚任职重庆的概况26-33
- 2.2.1 担任《文史》杂志社副社长26-30
- 2.2.2 担任边语会副主任30-33
- 2.3 遥领国学研究所的事务33-36
- 2.4 终止与齐鲁大学的聘用关系36-38
- 3 顾颉刚在齐鲁大学38-47
- 3.1 担任国学所主任及开展活动38-42
- 3.2 筹备中国边疆学会42-44
- 3.3 编辑通俗读物44-47
- 4 评价顾颉刚与齐鲁大学47-54
- 4.1 顾颉刚对齐鲁大学的影响47-48
- 4.2 齐鲁大学对于顾颉刚的影响48-50
- 4.3 顾颉刚离开齐鲁大学的因素探析50-54
- 5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长银;古史辨运动的兴起[D];山东大学;2013年
2 周蜓;抗日战争前后胡适派学人群的心路历程[D];河南大学;2012年
3 朱洪涛;“胡适批判”中大陆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心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芳;建国后教会大学的改造与调整[D];山东大学;2011年
5 黄登欣;齐鲁大学立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何乃柱;他者眼中的拉卜楞社会[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8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6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