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凉山彝族地区民间调解制度的特征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7-07-25 21:17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凉山彝族地区民间调解制度的特征与完善
【摘要】:民国时期,凉山彝族地区的民间调解制度在化解彝族人民矛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三大特征,即民族性、家支性和原始性。凉山彝族地区的民间调解制度在解决人民内部纠纷问题中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必须对多种民间纠纷调解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调解机制。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关键词】: 民国 凉山彝族 民间调解制度 特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14SDHGF)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城市行政中心迁移的驱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13WC51)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K258
【正文快照】: 为了更好地解决人民的矛盾纠纷,凉山彝族地区自1912开始在尊重当地民风民俗的基础上设立“德古”——人民调解员,这说明凉山彝族地区开始重视基层纠纷调解。截止到1945年,“德古”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案件总数达到了1300多件,调解成功率更是超过了98%,而富有当地特色的“小凉山,
本文编号:573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7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