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革命:抗战前中共山东乡村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1:02
本文关键词:“失败”的革命:抗战前中共山东乡村运动研究
【摘要】:中共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农民的参与和支持,农民为何会参加革命?这个看似无可争议、已成定论的问题,如今却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各家莫衷一是。本文将抛弃简单化的传统革命史宏观叙事模式,不是关注革命为什么会发生,而是通过对抗战前中共在山东乡村活动的考察,以求解决山东的暴动是怎样发动起来的,进而对革命动员过程中的诸种现象进行重新阐释。本文首先对山东武装暴动做一概括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可知山东并不是理想的革命场所,大部分农民面对革命只是看客,农民革命或不革命并不是确定无疑的,他们需要革命精英的组织,这就需要在山东活动的共产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动员农民走向革命。因此,农民革命需要组织和领导,革命是发生的,更是“发动”的。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山东的革命也是由知识分子引入的,他们是如何进入乡村组织和动员的?由于对农民情绪的乐观估计,党主要是以“组织者”的心态进入乡村的。但不久中共便发现,贫穷并不是农民起来革命的理由,传统的价值观与革命本身的危险性常常是制约农民迈入革命洪流的制约因素。共产党人很快转换角色,由“组织者”转变为“发动者”,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本,通过学缘、地缘、亲缘等社会关系,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将农民的个体生存感受与革命的口号相结合,成功地将农民吸引到革命队伍中来。暴动是党动员农民取得政权的主要方式,山东暴动规模小,人数少,影响力有限。它秉承中央“民众武装暴动”的思想,排斥“军事投机”,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方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光靠赤手空拳的农民,暴动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依靠会匪以获得武力的支持。山东革命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中共的动员组织能力得到锻炼,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山东的星星之火,很快便燎原齐鲁。
【关键词】:山东 中共 民众动员 暴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63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22
- 一、选题缘起11-12
- 1、被淡漠的革命史研究11
- 2、“新革命史”热潮11-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1、“宏大叙事”模式的困境12-13
- 2、“新革命史”的探索13
- 三、学术史回顾13-19
- 四、论文资料与研究方法19-22
- 1、上下相结合的视角20
- 2、对话与比较20-21
- 3、多学科理论运用21-22
- 第一章 失败的“革命”22-40
- 第一节 “革命”概况22-27
- 一、省委策略与暴动概况22-24
- 二、暴动特点浅析24-27
- 第二节 失败原因初探27-40
- 一、传统视域下的“政策——效果”思维27-29
- 二、“新革命史”视角下的多维解读29-40
- 第二章 运动农民:中共乡村动员40-70
- 第一节 革命播火40-47
- 一、革命下乡40-42
- 二、高涨的农民革命情绪42-47
- 第二节 乡村烽火47-58
- 一、领导群体的构成及特点48-52
- 二、身份认同52-58
- 第三节 内生型动员58-65
- 一、不公开的动员方式59-63
- 二、“在斗争中发展党员”63-65
- 第四节 农民与动员65-70
- 一、越穷越革命?65-67
- 二、农民对革命的反应67-70
- 第三章 武装暴动:燃烧的革命70-87
- 第一节 武装暴动的依靠力量70-78
- 一、民众力量与军事力量的碰撞71-75
- 二、革命形势的评估标准75-78
- 第二节 暴动与会门土匪78-87
- 一、争取下层、反对上层79-81
- 二、会门土匪的特性与选择81-84
- 三、中共与会门土匪的结合84-87
- 结语87-91
- 一、动员模式:内生与外力87-88
- 二、理解农民:个体的感受与抉择88-89
- 三、理解革命:失败与成功89-91
- 参考文献91-100
- 致谢100-101
- 附件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文治;;观念变动与新革命史研究价值取向——评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J];开放时代;2010年08期
2 李金铮;;农民何以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3 黄琨;;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联系: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4 朱文通;把增强;;学术史视域下的“新革命史”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5 李金铮;;向“新革命史”转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突破[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文治;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9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7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