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945年傅斯年民族主义思想及实践
本文关键词:1931年-1945年傅斯年民族主义思想及实践
【摘要】:中国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是抗战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华儿女民族主义情感最高涨的时期。傅斯年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战时期便非常具有代表性。傅斯年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战时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爱国主义情感下的抗日宣传。日本对中国的疯狂的侵略,激发了傅斯年藏在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以笔为武器,在报上发表文章,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批评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呼吁各民族团结起来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其次是宣传中华民族的认同思想,呼吁各方消除民族分别,团结各民族的力量进行抗战。中国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而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但是在抗战的大环境下,这种事实很容易被侵略者利用,用来制造民族分裂,瓦解中国抗战的力量。傅斯年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因而他主张学者注重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尽量避免谈及民族之间的区别,以此来促成民族团结,合力进行抗战;最后,傅斯年的民族主义思想还体现在其学术研究之中。为振兴中国学术,实现“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理想,他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采用新的理念进行集众式的研究。另外,在他有关东北史的研究中也体现出了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即东北民族与汉族同种同源,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傅斯年 中华民族认同 爱国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6;D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第一章 抵御日本侵华的思想15-34
- 第一节 傅斯年爱国主义思想的来源及影响15-18
- 一 傅斯年爱国主义思想的来源15-17
- 二 爱国主义思想对傅斯年的影响17-18
- 第二节 主张武力抗击日本侵华18-24
- 一 批评妥协、退让19-20
- 二 要求对日强硬20-22
- 三 进行有组织的抵抗22-24
- 第三节 寻求外交支持24-28
- 一 注重国联作用24-26
- 二 关注英美的对日态度26-28
- 第四节 践行抗日主张28-32
- 一 撰写《东北史纲》29-30
- 二 创办《独立评论》30-32
- 小结32-34
- 第二章 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34-46
- 第一节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34-43
- 一 中华民族的整体性34-37
- 二 抗战背景下的民族团结37-43
- 第二节 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43-45
- 一 宣扬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思想43-44
- 二 注重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44-45
- 小结45-46
- 第三章 傅斯年的学术研究与民族主义思想46-58
- 第一节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学术救国思想46-52
- 一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46-50
- 二 爱护学术研究资料50-52
- 第二节 傅斯年的东北史研究与中华民族认同52-57
- 一 东北民族与汉族的同源性53-54
- 二 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似性54-55
- 三 东北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55-57
- 小结57-58
- 结语58-61
- 参考文献61-65
- 后记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军;傅斯年的“真情流露”[J];民国春秋;2001年02期
2 岳玉玺;傅斯年学术思想渊源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陈德正;民国时期傅斯年的国际时评[J];学海;2003年02期
4 王继训;傅斯年对政治文化的阐释与理解[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甘竞存;傅斯年的先见之明及失误[J];文史精华;2004年07期
6 汪谦干;“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7 杨朝亮;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2期
8 薛其林;;傅斯年的“科学学术”论[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杨朝亮;;简论傅斯年对“清代学问”的贡献[J];齐鲁学刊;2006年01期
10 纪秩尚;;一代学人傅斯年[J];炎黄春秋;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马亮宽;;傅斯年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论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保成;从尹达致傅斯年的一封信说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许纪霖;傅斯年:一代豪杰“傅大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耿云志;不应忽视对五四健将、学者傅斯年的研究[N];北京日报;2008年
4 林建刚;傅斯年晚年思想的转变[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赵建永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傅斯年两封遗札笺释之一:傅斯年致胡适的借调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赵建永;傅斯年致北大的接收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德艺;大气磅礴傅斯年[N];淮南日报;2005年
8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李扬眉;民国学术版图中的傅斯年[N];光明日报;2007年
9 袁伟时;傅斯年其人其文[N];南方周末;2004年
10 李森 作者为著名作家,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傅斯年与“一二·一”[N];云南政协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明明;傅斯年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灵双;1931年-1945年傅斯年民族主义思想及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淑娟;傅斯年抗日思想及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10年
5 李广臣;傅斯年政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春华;傅斯年改造思想略论[D];河南大学;2012年
7 詹红;傅斯年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王丛;启蒙与救亡的变奏[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9 李伟魏;傅斯年的史学理论析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萌;傅斯年大学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9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