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积极抗日”向“抗日”与“反共”并重的转变——再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本文关键词:由“积极抗日”向“抗日”与“反共”并重的转变——再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中国国民党 五届五中全会 抗战建国 党务问题
【摘要】:五届五中全会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关于军事问题与党务问题。在抗日问题上,会议坚持了继续抗战的立场和持久抗战的方针。在党务问题上,国民党一方面要强化国民党的基础,壮大国民党的力量;另一方面,在联共抗日的同时,又确定了"限共""防共"和"溶共"的错误方针。在抗日和党务问题上,会议表现了明显的双重性,会议是国民党由"积极抗日"向"抗日"和"反共"并重转变的标志。同时,也应对其"继续抗战"和"联共抗战"的积极方面给予肯定。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国民党 五届五中全会 抗战建国 党务问题
【分类号】:K265.2
【正文快照】: 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初期国民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中央全会。关于这次会议,我们在评价时,往往把它看成是国民党由积极抗日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转变的标志,其实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从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中心议题以及会后国民党的政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刚;抗战后期中共开明士绅工作的弱化及其原因简析——以华北抗日根据地为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徐思彦;;合作与冲突:劳资纠纷中的资本家阶级[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3 房列曙;;“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蒋玉珉;刘振宏;;孙中山合作主义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陈浩;;简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党政关系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尹行创;;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发展变化[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王凤青;;黄炎培与第一届国民参政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张建华;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李玉敏;;民国乡村合作社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10 张赛群;;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移民政策[J];八桂侨刊;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默;;战前国军的整建——以编制为中心[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朱英;;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3 胡景北;;农业土地制度和经济发展机制: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史的一种理解[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4 汪华;;劳资冲突视野下社会保障有效性与合理性的反思——基于20世纪上半叶上海社会保障的一项实证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耿云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国民党的政治实践[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韩大梅;;民生主义:孙中山开放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金德群;;中国农民土地问题是国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8 纪亚光;;论国民政府时期的社团管制[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党彦虹;;中国国民党“中常会”演变述略:1926—1945[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殿兴;;民族危机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1931-1937)——以《大公报》社评及其政论文章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孙桂珍;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夏淼;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全海;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彪;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靳东明;皖南事变严重损失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向静;抗战新闻漫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松松;中国共产党老干部政策的历史演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杨;抗战时期延安南区合作社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陈永军;衰败与复苏:国民政府初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1927-1937)[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晓敏;蒋介石的“不抵抗”与张学良的“不抵抗”[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映梅;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党派的统战工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9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9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