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京大屠杀性质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
本文关键词:论南京大屠杀性质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
更多相关文章: 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 国家公祭 日本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要】: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极其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无数暴行中的一个最残暴的典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首要在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于铭记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这具有普世价值,顺应人类普世伦理要求,此外还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 江苏省档案局;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 国家公祭 日本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分类号】:K265.6
【正文快照】: 徐立刚1顾玮玮2(1.江苏省档案局,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江苏南京,210018)从日本侵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全面深刻认识南京大屠杀惨案的性质,有助于正确认识理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与意义。如果简单地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振犊;财政部驻港人员有关南京大屠杀等问题的情报[J];民国档案;2002年02期
2 ;美国华人抗议江藤隆美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3期
3 倪腊松;为了历史的尊严——评《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4期
4 ;《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4期
5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札记(之二)[J];史林;2003年01期
6 ;旅日华侨设立南京大屠杀研究资助项目[J];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02期
7 王秀霞;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中南京国际安全区”研究的历史回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J];民国档案;2004年03期
9 李寒梅;;中国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5年08期
10 张群;;煌煌28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铁证如山[J];钟山风雨;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1937—1985)[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几个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孙宅巍;;论国共两党对南京大屠杀的共识[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4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的后遗症:幸存者的创伤[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李习文;;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对外传播[A];公共外交季刊2011夏季号(总第6期)[C];2011年
6 周华;;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历史不容否定[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7 姜玉春;;南京大屠杀见证人,德国大使馆行政主管沙尔芬贝格之死[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8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几个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张生;;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10 姚群民;;《救国时报》在海内外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述评[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 徐志民;美国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历程[N];人民政协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冯爱琴;南京大屠杀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早报记者 龚菲 实习生 马秋萍;“南京大屠杀”资料照片在日巡展[N];东方早报;2014年
4 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谌苏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公布[N];光明日报;2014年
5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庆安;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5年
6 周竞;追忆南京大屠杀[N];各界导报;2005年
7 记者顾兆农;百余日本老兵证言南京大屠杀史实[N];人民日报;2002年
8 记者顾兆农;南京举行国际和平集会[N];人民日报;2002年
9 邹德浩;纽约举办《南京大屠杀图片展》[N];人民日报;2004年
10 朱成山;南京大屠杀的拷问[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霞;新闻媒体中的南京大屠杀[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志秀;美国人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见证、传播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仇凯;论以色列的大屠杀教育—兼论对我国中学南京大屠杀教育的启示[D];鲁东大学;2014年
4 颜玉凡;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晓红;影像生产与集体记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媛元;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难民生存状况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许书宏;恐惧的记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茹慧渊;浅析美国对南京大屠杀报道变化的原因[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张珊珊;罗伯特·威尔逊与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程铂舜;集体记忆的规训: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被建构[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5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1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