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30年江西粮食外调探究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前30年江西粮食外调探究
【摘要】: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皆给予密切关注。本文主要选取江西省在1949—1979年之间的粮食外调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试以江西粮食外调的流向和数量为切入点,以1949—1979年江西粮食外调的发展过程为主要线索,将这一时期江西粮食外调对全国的作用凸显出来,从而阐析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本文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概述了新中国前30年江西粮食生产状况与粮食征购。通过对这一时期江西粮食状况的介绍,得出江西的粮食产量在建国后曲折中增长,同时重点探讨了外调粮食的来源和国家如何向农民征购粮食。总体增长的粮食产量为粮食外调提供了最为根本的前提条件,而外调的粮食需要多种方式向农民征购。第二章论述了新中国前30年江西外调的状况与社会动员。通过对这一时期江西粮食外调的特殊背景的论述,得出这一时期江西大力开展粮食外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粮食外调的社会动员的研究认识到发动社各阶层都积极投入到粮食的外调中来,加强对参与外调粮食的各阶层人员的宣传,是顺利进行粮食外调的有利保证。第三章详细论述了江西粮食外调的组织运输与管理。从外调粮食的品种、数量、流向、路线、运输方式、粮食装具和运输损耗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问题的研究可以阐析出江西在新中国前30年粮食外调的主要情况,可以全面地研究这一阶段江西粮食外调的具体问题,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主要评价江西粮食外调的贡献,从对于全国层面的贡献和对于粮食调入区的贡献来论述。同时也阐析江西粮食外调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影响,特别对于江西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江西 粮食 外调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7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8-9
- 二、学术回顾9-15
- (一)粮食问题研究9-11
- (二)粮食安全问题11-12
- (三)建国以来全国粮食调运12-14
- (四)江西粮食外调问题14-15
- 三、研究方法15-16
- (一)文献综述法15-16
- (二)比较研究法16
- (三)计量分析法16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16-17
- 1、创新之处16
- 2、不足之处16-17
- 第一章 新中国前30年江西粮食生产状况与粮食的征购17-29
- 第一节 江西粮食生产状况17-19
- 第二节 粮食的征购与外调粮的来源19-29
- 一、公粮征收19-21
- 二、余粮征购21-26
- 三、外调粮食的来源26-29
- 第二章 新中国前30年江西粮食外调的状况与社会动员29-38
- 第一节 粮食外调的状况29-34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30-32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32-33
- 三、集体经济巩固发展时期(1966—1978)33-34
- 第二节 江西粮食外调的的社会动员34-38
- 一、调运机构的设立34-35
- 二、调运政策制定和贯彻35-36
- 三、粮食外调中的群众动员36-38
- 第三章 江西粮食外调的组织运输与管理38-74
- 第一节 江西粮食外调的品种与数量38-44
- 一、外调粮食的品种38-39
- 二、粮食外调的数量39-44
- 第二节 江西外调粮食的流向与路线44-50
- 一、粮食外调的流向45-48
- 二、粮食外调的路线48-50
- 第三节 外调粮食的运输方式50-64
- 一、人畜力运输50-54
- 二、车辆运输54-62
- 三、船舶运输62-64
- 第四节 外调粮食的装具与损耗64-74
- 一、装具的库存与调拨管理64-68
- 二、外调粮食的损耗68-70
- 三、外调粮食运输的事故与安全保卫70-74
- 第四章 江西粮食外调的贡献与影响74-81
- 第一节 江西省粮食外调的贡献74-78
- 一、从历代国家领导的评价中看江西粮食外调的贡献74-75
- 二、从外调粮食的数量和进度来看江西粮食外调的贡献75-78
- 第二节 江西粮食外调的影响78-81
- 一、对调入地的影响78-79
- 二、对江西省的影响79-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89
- 致谢89-9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旭霞;;宋代江西的茶业[J];农业考古;1991年02期
2 赵智勇;中国明天的太阳将从江西升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施平;孟建柱的江西之舞[J];领导文萃;2005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著名经济学家热情关心江西经济建设[J];赣江经济;1985年01期
5 赵树贵 ,汪叔子;近代江西经济落后的历史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6 萧放;试论明清时期江西四大工商市镇发展的特点[J];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02期
7 程厚思;;二十世纪初叶江西米谷的生产及消费[J];农业考古;1990年01期
8 袁瑞堂;《当代中国的江西》首发式在南昌举行[J];江西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9 曹开华;试论南唐江西经济文化的初步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10 林俊伯;京九铁路与江西经济建设[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荣;;江西经济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志国;;大开放推动江西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对我省当前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特征和增长来源的分析[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彭道宾;;江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新建;;江西大开放战略的形成与路径[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国勤;;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陶娅娜;;江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新建;;江西的优势产业及其培育[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8 黄国勤;;江西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GDP的影响[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重点招标项目课题组;伍世安;;江西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10 陈双溪;;努力提高气象为江西崛起的服务水平[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农;江西经济“稳中有进”科学发展[N];江西日报;2012年
2 记者 何宝庆;闽商10年投资江西4300多亿[N];江西日报;2012年
3 彭道宾;实现江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N];光华时报;2013年
4 江西省统计局副局长 彭道宾;当前江西经济形势及建议[N];中国信息报;2013年
5 阮启祥;江西离海洋更近了[N];江西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宋茜;科技创新,,为江西经济腾飞助跑[N];江西日报;2013年
7 主持人 肖洪波 张春朗;号脉江西经济[N];江西日报;2001年
8 总撰稿:彭春兰 汪玉奇 撰稿:汪玉奇 罗聪明;开放潮头的江西[N];江西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万国庆江丛干;“江西制造”怎么了?[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万国庆江丛干;江西新政[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义程;发展与困顿:近代江西的工业化历程(1858-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晓鸣;中心与边缘:九江近代转型的双重变奏(1858—1938)[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饶爱京;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俊婕;江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2 孟欣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社会救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菲菲;宋代江西水上信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郭卫华;江西地方铁路投资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朱春华;新中国前30年江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蒋兴建;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CBO)江西赛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姜s鷖
本文编号:61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1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