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占领期间太原市民日常经济生活
发布时间:2017-08-07 10:04
本文关键词:日军占领期间太原市民日常经济生活
更多相关文章: 太原 沦陷时期 市民经济生活 生活成本 工资
【摘要】:市民生活是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军占领时期对华采取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的政策。文章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量化分析,借鉴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全面梳理沦陷时期太原市民生活的经济成本、收入水平以及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而揭示该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市民生存状态。 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出现大量人口流失、城区残破、留守民众恐慌以及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日军设立伪太原市政公署,发布一系列企图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至1938年底基本完成“战后秩序的恢复”。日军占领时期太原市民生活负担沉重,其生活成本主要包含捐税和不断攀升的物价压力。其中,捐税税目繁多,除常规性捐税外亦有临时性摊派;物价则随着物资紧缺和日伪政府实施的货币政策而飞涨,至1942年太原市的环比通货膨胀率已达101.4%,为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此后每年持续攀升。鉴于太原市民参与社会工作人数比例较大,则工资收入为市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1941年之前工资收入较稳定,恩格尔系数虽显示居民生活水平为贫困,但尚可勉强维持生计;1941年后,伪市政公署开始实行“劳动者统制”统一劳动者工资。1942年起,不仅市民的收入水平无法随物价涨幅提高,甚至部分行业都无法按时发放工资,工作时长增加,实物工资占比逐渐提高。在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伪市政公署虽设有筹善会、公益市场、职业介绍所、粥厂等社会保障机构,但受惠人群有限,福利额度极低,根本无法改善市民生活的困境。 综合捐税、物价、工资、社保等多方面因素可以得出,沦陷时期太原市民生活状况整体处于贫困状态,贫富差距不大,1942年之前尚可基本满足生活需求,1942年后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太原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战前,市民生存业已无所保障。
【关键词】:太原 沦陷时期 市民经济生活 生活成本 工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4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9
- 2. 学术史回顾9-12
- 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12-14
- 第一章 日军占领初期太原社会经济情状14-16
- 第二章 日军占领时期太原市民生活成本16-26
- 2.1 捐税摊派16-17
- 2.2 物价17-26
- 第三章 日军占领时期太原市民收入与社会保障26-35
- 3.1 工资收入26-31
- 3.2 社会保障31-35
- 第四章 日军占领时期太原各阶层民众生活水平35-40
- 4.1 公务员、警察35-36
- 4.2 个体经营者36
- 4.3 日伪工厂劳工与“工程队”苦力36-37
- 4.4 居留民37-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6-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刚;;抗战时期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陈祖恩;早期上海日本居留民的文化活动[J];档案与史学;2001年02期
3 徐杨;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民众生活习俗的变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卫东,彭学斌;论晚清武汉社会经济的变迁[J];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张鹏;白纯;;论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统治政策[J];军事历史研究;2009年03期
6 曾业英;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金融控制与掠夺[J];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01期
7 杨菁;试论抗战时期的通货膨胀[J];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04期
8 陈静;沦陷时期北平日伪的金融体系及掠夺手段[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3期
9 岳谦厚;田明;;抗战时期日本对山西工矿业的掠夺与破坏[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4期
10 郭传玺;抗日战争时期通货膨胀述评[J];历史档案;1990年03期
,本文编号:634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3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