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地方自治述论
发布时间:2017-08-08 10:22
本文关键词:清末地方自治述论
【摘要】:地方自治是由一定区域内的住民自主处理该区域内的公共事务,也就是:本地方的人,用本地方的钱,办本地方的事。地方自治的精神核心是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结合,实现形式是分权——社会与国家分权、地方与中央分权。它确保公民充分的自由权利,使公民以一定的公共精神参与和自身利益攸关的社会生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决策。在纵向上,国家放权,使国家放弃或减少对社会的控制、干预,以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处理其分内之事,提高其管理成效;在横向上,增强社会的自主性,提升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从而促进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国家民主的基础。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一些明智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包括地方自治在内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引入国内。甲午惨败于日本后,地方自治制度作为“强国救亡”的一条重要途径,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至预备立宪时期终于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对那个时代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在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地方督抚势力壮大,地方主义兴起挑战中央集权;随着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转型,新兴的社会阶层——“绅商”崛起,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市民社会的进步力量,与国家权力相抗衡;加之清政权内部一些开明官员出于挽救政权的目的而适应时代的潮流,从而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地方自治运动。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兴起,有赖于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提供理论指导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改良舆论。早期地方自治思想以冯桂芬、郑观应等人的论述为代表,主要体现在实现乡董自治、设立地方议院和实现地方官吏选举三个方面。至戊戌变法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人士,不但提出了自己的地方自治方案,而且付诸实践,积极开展维新变法活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清末的地方自治运动,在1908年以前,主要由绅商自发倡办或由官府督导试办;在1909年以后,清政府将其作为预备立宪的基础,开始全面推行,并纳入立法轨道,制定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等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地方自治法,而城乡区别立法、决策机关和执行机关分立、限制选举资格、自治活动由官方监管等成为立法的主要特征。 尽管清末地方自治运动持续很短暂并无果而终,但它无论是在观念上、实践上还是政治结构方面,对于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而言都是开天辟地的有益尝试。它促进了中国权力结构的分化,加强了中国宪政发展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公民意识和团体观念的萌生,起到了民主启蒙的作用,具有异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即便在当今依然值得借鉴。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在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超大治理空间中,地方自治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而得出中国作为统一国家,,建立稳定、规范的地方自治制度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地方自治 公民 民主 宪政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K25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 地方自治概论12-15
- (一) 地方自治概念的界定12-13
- (二) 地方自治权的法律性质13-14
- (三) 地方自治制度的价值14-15
- 二、 清末地方自治的背景15-19
- (一) 地方自治的引进和舆论15-16
- (二) 地方主义的壮大16-17
- (三) 士绅阶层的形成17-18
- (四) 清政权内部的推动力量18-19
- 三、 清末地方自治的思想19-26
- (一) 早期地方自治的蓝图19-23
- 1. 乡董自治20-21
- 2. 地方议会21-22
- 3. 地方官吏选举22-23
- (二) 戊戌变法时期的地方自治思想23-26
- 四、 清末地方自治的实践26-33
- (一) 地方自治的推行26-27
- 1. 绅商主导的地方自治26
- 2. 政府主导的地方自治26-27
- (二) 地方自治立法的内容及特点27-33
- 1. 自治的级别28
- 2. 自治的机构28-29
- 3. 选民的资格29-30
- 4. 自治的事务30-31
- 5. 自治的监管31-33
- 五、 清末地方自治的意义与启示33-37
- (一) 意义33-34
- (二) 启示34-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卞修全;清末地方自治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2 陈炜强;;晚清立宪新政之历史反思——以地方自治为主要视角的省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周积明,谢丹;晚清新政时期的反地方自治风潮[J];河北学刊;2002年04期
4 陈绍方;地方自治的概念、流派与体系[J];求索;2005年07期
5 郑贤君;地方自治学说评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张继才;论清末民初联邦思想[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王晓艳;从湖北省自治运动中的倡导力量看其失败的原因[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汪太贤;晚清学人对民主自由诉求的一种表达——以严复地方自治主张的提出与阐释为例[J];中国法学;2004年02期
9 钟永山;浙江咨议局在清末宪政运动中的政治意向[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本文编号:639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3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