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观 陕甘宁 民族政策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民族问题。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从失败到胜利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基于此在实现其民族政策的历史转并开始走向成熟,奠定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民族政策的“创型”。本文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把握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尤其是陕甘宁边区在民族工作中的探索与创新,以对当前我国民族理论政策有所启发。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一是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沿革及民族概况等,尤其是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形成中,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中央民族政策走向实践的试验区,也是执行中共中央民族政策的模范区;二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形成的历史与背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渐定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正是基于此背景而形成;三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在抗战大背景下,以及国共合作的三民主义体制下,中国共产党基于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实现了民族观的最终转型,即中华民族观的基本认同的形成及其内涵的最终定型,这也体现在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与政策,这是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形成的前提,同时抗战时期西工委积极有为的民族研究与实践工作,对于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四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实践。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如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帮助少数民族办学、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社团组织、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装等。正是有了这些民族政策的实践,调动起了各少数民族抗日的积极性,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本文认为,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和政策逐渐成型的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的探索与实践无疑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马列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原理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具有典型的本土性与实践性特征,这也决定了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其积极有为的探索与实践,是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创型。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观 陕甘宁 民族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5;D6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第一章 绪论9-22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9-11
- 二、相关研究评述11-17
- 三、本文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17-19
- 四、研究内容与使用资料19-22
-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全国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22-38
-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形成22-32
- 一、陕甘宁边区历史沿革22-24
- 二、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24-26
- 三、陕甘宁边区政权组织26-31
- 四、陕甘宁边区民族状况31-32
-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全国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32-38
- 一、探索少数民族政策的“试验区”32-34
- 二、执行中央少数民族政策的“模范区”34-36
- 三、全国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36-38
- 第三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形成的历史与背景38-62
- 第一节 长征前(1921-1934)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38-44
-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国内主流“民族观”38-39
-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观与民族政策39-42
- 三、满洲国的“民族协和”:向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出的一个“危险信号”42-43
- 四、长征前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的一点总结43-44
- 第二节 长征时期(1934-1937)的民族政策及其转向44-55
- 一、走向实践: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45-47
- 二、围绕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民族政策的提出47-50
- 三、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民族政策实践的实效性50-51
- 四、“中华民族”观念的强化: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微妙变化51-53
- 五、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特点53-55
- 第三节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民族政策新走向的风向标55-62
- 一、豫海县自治政府建立的历史背景55-56
- 二、豫海县自治政府建立56-58
- 三、自治政府的革命活动58-59
- 四、党的民族政策转向的风向标59-62
- 第四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62-81
- 第一节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转型与发展62-69
- 一、建立在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基础上的“三民主义”62-64
- 二、“中华民族”观的转型与强化64-66
- 三、从“民族自决”走向“民族自治”66-69
- 第二节 西工委与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指导机构69-75
- 一、西工委:以专门机构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滥觞69-70
- 二、西工委的民族研究成果:以针对回族的两大研究成果为例70-73
- 三、西北局:西工委工作使命的继承者73-75
-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纲领与政策75-81
- 一、陕甘宁边区民族纲领制定的历史演变75-77
- 二、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77-79
- 三、陕甘宁边区各级民族事务机构的建立79-81
- 第五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实践81-121
- 第一节 保障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平等81-88
- 一、保护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立法实践81-85
- 二、民族立法对边区少数民主权利的保障实践:以选举权为例85-86
-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86-88
- 第二节 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88-95
- 一、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商贸流通88-91
- 二、安置和优待来边区的少数民族群众91-93
- 三、边区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实行生产自救93-95
- 第三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发展边区少数民族教育95-102
- 一、抗战早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实践95-96
- 二、延安民族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高等教育机构96-99
- 三、发展边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99-101
- 四、边区其他少数民族教育类型101-102
- 第四节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102-108
- 一、边区尊重少数民族的日常宗教生活:以边区回民为例102-103
- 二、保护修建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回族穆斯林为例103-105
- 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05-108
- 四、平等对待各宗教教派,和平解决各教派间的矛盾108
- 第五节 支持建立边区各少数民族的社团108-115
- 一、支持建立权益保障社团:延安少数民族宪政促进会109
- 二、支持建立抗日爱国团体:以延安回民救国协会为例109-112
- 三、建立文化交流团体:以蒙、回民族文化促进会为例112-114
- 四、少数民族同学会114-115
- 第六节 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武装:以回民骑兵团为个案115-121
- 一、民族政策引导下少数民族武装的建立115-116
- 二、固海三次回民起义:回民骑兵团的前身116-117
- 三、回民骑兵团的建立117-119
- 四、回民骑兵团的战斗功绩119-121
- 第六章 结语121-128
- 一、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的特点121-123
- 二、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创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及影响123-124
- 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的历史启示124-128
- 参考文献128-133
- 致谢133-134
-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1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蒙古民族工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尹行创;;民族政策的创型: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王晋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J];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05期
4 张永红;;近十年“抗战时期中共民族政策”研究述评[J];传承;2010年30期
5 陈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理论体系的形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杜恩龙;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少数民族自治方式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潘华;;浅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J];黑河学刊;2008年05期
8 金炳镐,周传斌,尹武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 1921.7─1934.10)──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4期
9 金炳镐,刘建中,赵仁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1934.10─1937.7)──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二[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4期
10 金炳镐,陈延斌,张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1937.7─1945.8)──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三[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2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5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