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宪与立宪:清季都察院裁改的冲突
本文关键词:风宪与立宪:清季都察院裁改的冲突
【摘要】:清末预备立宪,京内官制改革首当其冲,各部院或更名或裁撤合并。风宪衙门都察院何去何从,朝臣和舆论建言献策,裁改意见分歧明显,一方面,内有因势而变的改革动力,外有分化组合的改革压力;另一方面,科道鼓噪而鸣,高层矛盾重重,上下难以和衷共济,争执乃至冲突始终存在。激烈交锋之后,主政者权衡利弊,保存名目、变通整顿成为都察院维系皇权体制与进入宪政政体的折衷选择,既影响了1906年丙午改制成效,也为日后再议裁改埋下伏笔。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都察院 预备立宪 风宪 丙午改制
【基金】: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7.5
【正文快照】: 被称为风宪衙门的都察院,a与清末预备立宪关系甚大。近年来学术界已有相当关注,且在丙午改制讨论方面成果丰硕。b然而,既有研究成果侧重官制讨论过程中风宪官科道各奏折内容,较少深究风*本文系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资助的阶段性成果。宪衙门改革与预备立宪展开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芝;论清末预备立宪之积极价值[J];文史博览;2005年14期
2 陈文英;;清末预备立宪公会宪政启蒙传播活动述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邓亦武;陈鹏;;明治立宪与清末预备立宪之比较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草放;试论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1981年04期
5 李文海;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J];历史档案;1982年01期
6 朱金元;;清末预备立宪的发生原因及其客观作用[J];学术月刊;1985年02期
7 侯宜杰;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J];史学月刊;1991年04期
8 罗华庆;清末第二次出洋考政与“预备立宪”对日本的模仿[J];江汉论坛;1992年01期
9 王开玺;清廷缩改预备立宪时间正误[J];史学月刊;1993年05期
10 关晓红;学部与预备立宪[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文海;;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2 罗华庆;;清末“预备立宪”模仿日本明治宪政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李细珠;;清末两次日本宪政考察与预备立宪的师日取向[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4 甘如辛;;骇人听闻的开倒车[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系 郭世佑;是清末“宪政”还是清末“预备立宪”[N];光明日报;2008年
2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鞍钢;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N];团结报;2013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也扬;辛亥革命是预备立宪引爆的吗[N];北京日报;2014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李文海;清亡根由再析[N];北京日报;2012年
5 迟云飞;重新审视晚清立宪派[N];光明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林密;政治启蒙之门由此开启[N];经济观察报;2011年
7 袁伟时;中国宪政:曲折而凄惨的开篇[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荆文娜 实习生 吴斯 王薇;在改革过程中存在迟疑是不容许的[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9 演讲人 郑师渠;清王朝的最后10年[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丁业鹏;清末立宪:是谁欺骗了谁?[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娅;清末预备立宪视野下的地方自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邓捷;论清末预备立宪中立宪缓行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彦杰;“预备立宪”—博弈论视角下的清廷派系之争[D];山东大学;2011年
4 于宏威;清末预备立宪公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光;论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与意义之维[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佳佳;预备立宪时期的湖北绅士阶层研究(1906—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鉴军;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宪政编查馆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唐论;立宪运动大潮中的朝野互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树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柳春;清末革命党对预备立宪的反应及其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7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6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