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受降与接收日占区问题再探——新政治史视角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8-19 15:37

  本文关键词:抗战胜利后受降与接收日占区问题再探——新政治史视角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受降 接收 新政治史


【摘要】:受降与接收日占区是抗战胜利后的重大事件,也应是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政治史视角下,运用政治史、社会史等研究方法,可以看出:国民党接收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从根本上说是由组织制度的混乱所造成的,恰恰是其弱势独裁的表征;普通民众在胜利幻象中的不幸遭遇,激发了对国民党的失望和不满;由于国力微弱,国共的受降之争乃至战后中国的政治态势,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缘政治和强国政治斗争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抗日战争 受降 接收 新政治史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受降与接收日占区是抗战胜利后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关系到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也对亚洲乃至世界格局影响深远。由于受降与接收在时间上处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间,因此并不为抗战研究或解放战争研究的重点。可以说,对受降与接收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实际地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里峰;;新政治史的视野与方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章百家;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两点想法[J];党的文献;2005年05期

3 张盛发;从消极冷漠到积极支持——论1945-1949年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立场和态度[J];世界历史;1999年06期

4 汪朝光;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2期

5 李里峰;从“事件史”到“事件路径”的历史——兼论《历史研究》两组义和团研究论文[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6 周一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史研究述评[J];上海党史研究;1995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留宝;罗国辉;;多重权力网络下的秘密组织——以抗战时期山西秘密组织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富文;张磊;;试论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贾立臣;;“三个最大的机会主义的错误”探源——剖析布哈林在中共六大政治报告中的一个论点[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5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6 李红梅;;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张燕华;试论中共党员标准的基本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姚植传;抗日战争对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姚宏志;;建国后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和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思平;;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2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和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叶张瑜;;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敏先;曹冬梅;;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抉择和设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程珂;;再论建国前夕毛泽东对美国的和解努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贵田;;论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原因及利弊得失[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杨志和;肖纯柏;;延安精神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动力源泉[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王彦民;;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弊病[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狱与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褚亚男;昆仑影业公司发展研究(1945-1952)[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李晓兰;审视与批判:《晨钟报》视域中的民初社会[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唯;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运动中的选举风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6 胡涵;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贾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阳;刘少奇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鲁婉莹;传播媒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兰;党章中党的性质表述的变化及启示[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念群;在神秘“叫魂”案的背后[J];读书;1996年08期

2 李里峰;;土改与参军:理性选择视角的历史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3 李霞,杨豫;走向开放的综合——新文化史学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4 汪朝光;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J];近代史研究;2002年01期

5 李里峰;;“运动”中的理性人——华北土改期间各阶层的形势判断和行为选择[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6 陈勇;学科交叉、比较研究与世界史新态——当代世界史研究略议[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1期

7 汪朝光;1946年早春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顿挫——以政协会议及国共关系为中心的研究[J];历史研究;2000年06期

8 程kW;社区精英群的联合和行动——对梨园屯一段口述史料的解说[J];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9 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10 李里峰;从“事件史”到“事件路径”的历史——兼论《历史研究》两组义和团研究论文[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军;[N];光明日报;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史研究的新增长极[J];古代文明;2014年01期

2 孟广林;;取向与范式:有关中西封建政治史比较的思考[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2期

3 王海燕;宋馥香;;从“地方”到“整体”——社会史视角下的政治史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茅海建;;中国近代政治史面对的挑战及其思考[J];史林;2006年06期

5 李里峰;;新政治史的视野与方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包伟民;;“地方政治史”研究杂想[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03期

7 滕海键;;美国环境政治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8 黄宽重;;宋代政治史研究趋向[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08期

9 李忠人;;“否定之否定”:社会史与政治史关系探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04期

10 李剑鸣;;美国政治史的衰落与复兴[J];史学集刊;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志海;;近五年的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2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动态和成果综述[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状况综述[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现代西方政治史学的发展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1年

2 郑殿华;推进中古社会和政治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韦庆远;综述规章嬗变 析论政事风云[N];光明日报;2004年

4 黄兴涛;“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10年

5 孙承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日本政治史上的重要时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刁培俊;宋代政治史研究曲径通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李细珠;近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新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叶隽;芹献三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菁霞;从单一政治史研究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史综合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范军(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辛亥革命的政治史研究力作[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青;《史记》的政治史性质与司马迁的政治思想[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1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01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