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权抑或性别政治中的革命——清季女性精英身份认同的两种路向及其书写
本文关键词:男女平权抑或性别政治中的革命——清季女性精英身份认同的两种路向及其书写
【摘要】:近年来,女性史研究是社会文化史的重要亮点。清季以秋瑾、吕碧城为核心的女性精英身份认同呈现的路向及其书写尤值得考量。近代意义上的才女不仅涉及女性才貌,还关联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的自我定位及其身份认同,这其中涉及女性才貌的社会文化分析。由男女平权转向性别政治中近代女性史学探索还涉及性别话语分析及其社会意义的解读等。而社会文化史框架下的女性史书写关联着书写对象的思想,也涉及论证材料的选择,有其难度。处理思想与材料的勾连,涉及研究对象内在的主体性及其外在形象的客观性的把握,等等。唯有处理好这些关系,女性史书写才能有所前进。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近世 社会文化转型 女性史的书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报刊与社会重构中的传媒镜像研究”(13BXW01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探索”(13AZD16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近代报刊史探索导论:‘通中外’语境下中国近代报刊政治功能探索”(NCET—13—0642)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助项目(J052014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3.68;K25
【正文快照】: 近年来,女性史研究(涉及男女意义上的性别政治等)是社会文化史学的重要亮点。社会转型语境中女性新形象建构及其呈现等问题的探索,无疑具有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研究女性历史、探讨性别意义,有多个视角多个层次。清季中国性别的政治意义与社会转型密不可分,才女、淑女的标准与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根;;晚清域外报刊与无政府主义学理的媒介镜像——以《天义》及《新世纪》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周雷鸣;陈独秀与光复会关系考述[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何黎萍;;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妇女教育特征考察[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4 马自毅;;1907年皖浙起事史料考辨[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5 倪奇;;新旧交替中的刘师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刘红星;;论秋瑾妇女解放思想的特点及地位和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黄湘琴;;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论秋瑾的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魏远征;;论吕碧城佛学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薛云;;华北根据地婚姻自由障碍因素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10 何晓坚;;忍受苛待与近代农民工的道义经济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基于妇女解放先决条件的社会心理学解读[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3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5 马自毅;;徐锡麟案史料考辨[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6 张志永;;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时晓明;;论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的历史贡献[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8 钱均鹏;李红莲;;大兴调查研究与延安时期党的妇女工作作风的转变[A];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C];2013年
9 成龙;;李大钊主体间性思想探析[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10 丁娟;黄桂霞;马焱;;试述毛泽东关于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4 高莹;21世纪中国女性党政领导人才开发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黄文治;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玲;战争、国家与女性:抗战时期宋美龄的妇女动员[D];浙江大学;2011年
7 鲁法芹;《东方杂志》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D];山东大学;2011年
8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张宝强;体育专业留学生与中国体育发展研究(1903-1963)[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高翔娟;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顾文娟;《盛京时报·妇女周刊》与伪满时期妇女教化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崔文苑;“十七年”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马静静;晚清民国文献史料中的女赌问题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9 董瀛;刘师培的美术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正梅;吕碧城与戒杀护生[J];佛学研究;2002年00期
2 傅瑛;吕碧城及其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王忠禄;;吕碧城散文刍议[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丁言昭;;吕碧城其人其事[J];档案春秋;2009年07期
5 吴宝成;;不学胭脂凝靓妆一枝彤管挟风霜——南社作家吕碧城词略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赵焰;;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之谜[J];江淮文史;2011年06期
7 谭桂林;;论吕碧城的佛学贡献及其佛教文学创作[J];人文杂志;2012年01期
8 薛海燕;赵新华;;《纽约病中七日记》作者吕碧城辨证及其意义——小说史上早期女作者群体研究系列之一[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王鹤;;吕碧城:奇女子惊才绝艳[J];书屋;2013年07期
10 朱尹;王艳芳;;论吕碧城诗歌的独特性——基于闺怨·平权·参佛的视角[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梦芙;;飞将词坛冠众英——吕碧城词综论[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梦芙;;飞将词坛冠众英——吕碧城词综论[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毕新伟;;梦醒时分:世纪初的女性启蒙——以吕碧城为个案[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刘梦芙;;飞将词坛冠众英——吕碧城词综论[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萍;“世界人”吕碧城[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黄开发;吕碧城:独善其身,,兼济天下[N];中国妇女报;2005年
3 侯杰 秦方;吕碧城笔扫千人[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黄开发;民国才女吕碧城:集文坛宠爱于一身[N];江淮时报;2009年
5 刘继兴;从业界才女到皈依佛门——吕碧城[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金满楼;奇女吕碧城敢为女权先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7 张耀杰;严复与吕碧城的师生情缘[N];经济观察报;2012年
8 王新民;华丽与苍凉[N];文艺报;2014年
9 赵伟;秦方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最幸福[N];中山日报;2008年
10 漓江出版社高级编辑 黎学文;民国多奇女[N];经济观察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宏艳;吕碧城思想及其词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徐新韵;吕碧城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忠禄;吕碧城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金丽;吕碧城思想及其词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关建琴;吕碧城诗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靳晓华;吕碧城词特色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7 申鑫瑛;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做新民[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泽佳;吕碧城诗词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1年
9 王予杉;论吕碧城的豪放词[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慧敏;一香不与凡花同[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8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1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