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与被塑造》笔谈
本文关键词:《塑造与被塑造》笔谈
更多相关文章: 革命意识 历史过程 中共党史研究 互动关系 意义阐释 历史回溯 史学理论 思想解放 文化史研究 五四运动史
【摘要】:正一、陈金龙:《五四阐释的历史回溯与意义追问》学术界对于五四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要突破和创新并非易事。相对而言,对于五四之后的五四阐释、五四话语、五四纪念,学术界的研究较为薄弱,留下了突破的空间。郭若平的新著《塑造与被塑造——"五四"阐释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的维度切入,回溯了近百年五四阐释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五四阐释的意义功能,是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革命意识;历史过程;中共党史研究;互动关系;意义阐释;历史回溯;史学理论;思想解放;文化史研究;五四运动史;
【分类号】:K261.1
【正文快照】: 一、陈金龙:《五四阐释的历史回溯与意义追问》学术界对于五四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要突破和创新并非易事。相对而言,对于五四之后的五四阐释、五四话语、五四纪念,学术界的研究较为薄弱,留下了突破的空间。郭若平的新著《塑造与被塑造——“五四”阐释与革命意识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保田;;抗战小说的乡土价值取向及其革命意识形态匮缺[J];山花;2012年02期
2 孔庆林;;图解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学符号——论“十七年”红色小说中的叛徒形象[J];山花;2010年16期
3 唐利群;二、三十年代女性文学与革命意识形态[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3期
4 朱秀清;;徘徊在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朱杰;;“父子冲突”的背后——再读《鲁班的子孙》[J];上海文学;2007年12期
6 黄海霞;;探寻丁玲“革命意识”的内化轨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高雪;刘欣;;“革命化”的改译——论中国现代改译剧的改译策略[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肖致治;论孙中山早期思想的基本倾向——兼与黄彦同志等商榷[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6期
9 徐秀明;;革命意识形态下的“变革叙事”[J];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郑飞中;;像海德格尔一样下乡[J];创作评谭;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洁非;延安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文学博士,,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汪树东;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赵忱;“幸存者的生活1945——1995”[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传梅;革命意识形态下的上海书写[D];浙江大学;2007年
2 余岱宗;被规训的激情[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巧巧;20-40年代丁玲小说的叙事模式与革命意识[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袁琳;启蒙意识与革命意识的互渗[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游翠萍;以革命的名义[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77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7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