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战争四次襄阳会战

发布时间:2017-09-13 00:48

  本文关键词:论抗日战争四次襄阳会战


  更多相关文章: 襄阳会战 湖北抗战 正面战场 军事防御


【摘要】:湖北省襄阳地区,地处中国腹地,位于豫鄂交界、汉水中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自1938年武汉沦陷后,此地成为湖北正面战场的最前线,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中国军队来说它是坚持持久抗战、保护大后方、组织战略反攻的重要地带;对日军来说,它是进攻川陕、保障大陆交通线安全的必经之路。所以,抗战中后期,中日两军在此地展开多次争夺,其中有四次会战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被称为四次“襄阳会战”。 四次襄阳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时间上看,四次襄阳会战贯穿了从1939年到1945年的整个抗日战争中后期,体现了抗战相持阶段中日两国在政略、战略上的变化;从空间上看,这四次会战不仅涉及襄阳2万平方公里的大部分地区,还包括鄂西、鄂北、鄂中及豫南等广大地区,是通往川、陕大后方的咽喉之地,是坚持持久抗战的重要据点;从会战规模上看,四次襄阳会战中日两军累计交战兵力超过100万,其中仅第三次襄阳会战日军的参战兵力就超过20万,是抗战相持阶段最大规模的会战;从历史影响上看,四次襄阳会战共歼灭敌军6万余人,有力的打击和牵制了武汉日军兵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自忠、钟毅等多位国军高级将领以及数万国军将士在襄阳战场壮烈殉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中国军队在四次襄阳会战中有胜也有败,其作战有得也有失,但始终未能让日军成功占领襄阳地区全境,力保川陕大门不失。这些军事作战和防御上的经验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对现代国家军事战略决策和军事学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次襄阳会战是国军在正面战场持久抗战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史诗中光辉的一页,其功绩,彪炳千秋;其意义,影响深远;其经验,启迪后世。对襄阳四次会战加以研究,还原史实,并深刻总结、归纳其中意义和经验,深刻揭露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残酷罪行,肯定国民党爱国官兵在抗战中的历史功绩,是弥补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空白,缩小海峡两岸学术上的差距,也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对无数在抗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以深切缅怀。
【关键词】:襄阳会战 湖北抗战 正面战场 军事防御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导论10-21
  • 1.1 选题的原因及意义10-13
  • 1.1.1 选题的原因10-11
  • 1.1.2 选题的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1 国内的相关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15-16
  • 1.2.3 目前研究的不足16-17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7-18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17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17-18
  • 1.3.3 本文的创新点18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18-21
  • 1.4.1 关于“襄阳”的概念19
  • 1.4.2 关于“会战”的概念19-21
  • 第2章 第一次襄阳会战21-34
  • 2.1 战前概况21-23
  • 2.1.1 日军的战略企图和兵力部署21-23
  • 2.1.2 国军的攻势防御和兵力部署23
  • 2.2 会战经过23-27
  • 2.2.1 第一阶段:日军两翼包抄的完成24-25
  • 2.2.2 第二阶段:国军成功向外线转移25-26
  • 2.2.3 第三阶段:国军的外线反攻作战26-27
  • 2.3 会战评价27-34
  • 2.3.1 会战结果分析27-28
  • 2.3.2 国军战略取胜,战术失败的原因28-32
  • 2.3.3 日军战略失败,战术取胜的原因32-33
  • 2.3.4 第一次襄阳会战的意义及影响33-34
  • 第3章 第二次襄阳会战34-40
  • 3.1 战前概况34-35
  • 3.2 会战经过35-37
  • 3.3 会战评价37-40
  • 第4章 第三次襄阳会战40-55
  • 4.1 战前概况40-42
  • 4.1.1 日军的战略目标及兵力部署40-41
  • 4.1.2 国军的战略目标及兵力部署41-42
  • 4.2 会战经过42-49
  • 4.2.1 第一阶段:日军三路合围枣阳42-44
  • 4.2.2 第二阶段:国军外线反攻作战44-46
  • 4.2.3 第三阶段:日军大举反攻,再占襄东46
  • 4.2.4 第四阶段:日军对“襄西作战”的准备46-47
  • 4.2.5 第五阶段:日军渡河攻陷襄阳、宜昌47-49
  • 4.3 会战评价49-55
  • 4.3.1 国军战略战术得失49-53
  • 4.3.2 第三次襄阳会战的意义及影响53-55
  • 第5章 第四次襄阳会战55-68
  • 5.1 战前概况55-58
  • 5.1.1 日军的战略部署56-57
  • 5.1.2 国军的战略部署57-58
  • 5.2 会战经过58-63
  • 5.2.1 襄北阻击战58-59
  • 5.2.2 老河口保卫战59-61
  • 5.2.3 襄南阻击战61-63
  • 5.3 会战评价63-68
  • 5.3.1 日军的“不败而败”63-65
  • 5.3.2 国军的“不胜而胜”65-68
  • 第6章 四次襄阳会战的地位、意义及其经验68-82
  • 6.1 襄阳地区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68-72
  • 6.2 四次襄阳会战对全国抗战的影响72-75
  • 6.3 四次襄阳会战的历史意义75-78
  • 6.4 四次襄阳会战的宝贵经验78-82
  • 结束语82-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90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90-91
  • 附录91-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德宏;陈亚杰;胡尚元;巴志鹏;;近十年抗日战争史研究新进展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6期

2 石方杰;鄂北抗战中的张自忠[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3 ;冯玉祥著《痛悼张自忠将军》[J];民国档案;1995年03期

4 胡达 ,陈韵;沉寂过后狼烟再起——随枣会战[J];黄埔;2005年04期

5 涂小元;冬季攻势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03期

6 陈长河;张自忠与随枣会战[J];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7 宜昌市委党校课题组;枣宜会战与宜昌失守[J];江汉论坛;1995年07期

8 王富荣;;血染的风采——怀念钟毅将军[J];黄埔;2005年06期

9 杨柳;;李宗仁与抗战文化名城老河口[J];抗战文化研究;2012年00期



本文编号:840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40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