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云鹏三任国务总理研究(1919-1921)
发布时间:2017-09-15 19:04
本文关键词:靳云鹏三任国务总理研究(1919-1921)
【摘要】:靳云鹏出身农家,因投身小站新建陆军而成为北洋集团一员,从士兵累迁至国务总理,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清末靳云鹏参与新军编练、镇压辛亥起义、推动南北议和等事。民国时期靳云鹏主持山东军政,经历镇压二次革命、日本侵略山东、袁世凯称帝等事件;随后又经历对德宣战、讨伐张勋、赴日观操、编练参战军、上台做总理等事件;下野后靳云鹏笃信佛教,抗日期间也曾抵制出任伪职。靳云鹏不仅纵横军政界,还积极涉足经济,创办大量企业。此外,靳云鹏与直皖奉等派系关系错综复杂,参与1911-1921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任国务总理的时间无论从单次及总任期算都居历届总理前列。这样一位值得研究的人物至今未引起学界相应关注,对其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实为憾事。为此,从梳理靳云鹏履历、经历的事件等问题入手,探讨任总理前及任总理时的靳云鹏,并以此为视角审视民国政治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事。首先,第一次论证清末靳云鹏入小站随营学堂的时间、履历升迁、文化水平等问题,搜集靳云鹏在直隶、浙江、云南三地的活动情况,其在浙江活动系首次涉及,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靳云鹏拥护共和、推动南北议和的历史功绩。其次,梳理靳云鹏在袁世凯幕府时组建政党等活动线索,全面构建靳云鹏任职山东时维护治安、对日采取措施、镇压国民党、帝制中的表现等活动史实,从而客观评价其在山东的历史作为。同时,论述靳云鹏在对德宣战中的活动与影响,整理靳云鹏赴日观操过程,探讨靳云鹏与公民团事件及其编练参战军和任陆军总长时的作为等问题。随后,重点研究靳云鹏出任国务总理且三度组阁问题。从内外因角度,立足靳云鹏军政经历、性格能力、多元关系、政治环境因素,全方位探讨靳云鹏任总理的原因。综合梳理靳云鹏出任总理且三次组阁的过程,分析组阁原因、阁员政治关系等问题。首次搜集探讨了靳云鹏任总理时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各种施政主张,进而全面研究靳云鹏处理财政、南北议和与统一、裁军、外交等具体政治实践问题。详细还原靳云鹏辞职过程,并依据史实重建,经论证后对其施政及辞职等问题得出新推论。最后,对靳云鹏出任总理且组阁事件、政治地位及关系、个性能力进行分析评论,根据靳云鹏在不同历史阶段、事件上的作为,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并重新审视部分民国政治问题。总之,通过首次较全面梳理靳云鹏任总理前及任总理时经历的史实,客观还原靳云鹏的历史形象,对靳云鹏的履历、参与的历史事件等问题进行了考证评价,构建了研究靳云鹏任总理的框架,奠定了日后靳云鹏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靳云鹏 晚清 民国 国务总理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3
- 三、创新之处13-14
- 第一章 任国务总理前的靳云鹏14-28
-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靳云鹏14-20
- 一、靳云鹏小站投军,奠定人生发展基础14-16
- 二、靳云鹏离开直隶,经浙滇鄂三省历练16-20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任总理前的靳云鹏(1912-1919)20-28
- 一、袁世凯时期的靳云鹏(1912-1916)20-24
- 二、北洋军阀时期的靳云鹏(1916-1919)24-28
- 第二章 靳云鹏任国务总理第一阶段(1919.9-1920.5)28-54
- 第一节 靳云鹏任总理原因28-30
- 第二节 靳云鹏第一次组阁30-34
- 第三节 靳云鹏的施政方针34-36
- 一、靳云鹏代国务总理时的施政方针35
- 二、靳云鹏任国务总理时的施政方针35-36
- 第四节 靳云鹏的政治实践36-47
- 一、靳云鹏代国务总理时的政治实践36-38
- 二、靳云鹏任国务总理时的政治实践38-47
- 第五节 靳云鹏的辞职问题47-54
- 一、靳云鹏辞职经过梳理48-49
- 二、靳云鹏辞职问题分析49-54
- 第三章 靳云鹏任国务总理第二阶段(1920.8-1921.12)54-80
- 第一节 靳云鹏第二次组阁54-57
- 第二节 靳云鹏第三次组阁57-62
- 第三节 靳云鹏的施政方针62-65
- 第四节 靳云鹏的政治实践65-76
- 一、南北议和与统一65-68
- 二、财政问题68-71
- 三、废督裁兵71-74
- 四、外交问题74-76
- 第五节 靳云鹏的辞职问题76-80
- 一、靳云鹏辞职经过梳理76-77
- 二、靳云鹏辞职原因分析77-80
- 结语80-84
- 参考文献84-90
- 附录90-100
- 致谢100-10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卫东;;军阀与内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阁员群体构成与分析(1916-1928)[J];史学集刊;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858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5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