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近代工业布局与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河南近代工业布局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河南虽地处中原地区,经济落后,但拥有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尤其是20世纪初期,京汉、道清、陇海铁路的相继开通,完善了河南的交通网络,这些都为河南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新政”的提倡,为河南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加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冲击以及外资企业的进驻,河南逐步发展起了面向日常消费的轻工业和重工业。从1900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河南轻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00-1911年是河南轻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多是满足日常生活消费的轻工业,如纺织业、面粉业、油料加工业、制瓷业、火柴业等;1912-1928年是河南轻工业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不仅工业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工业门类也逐渐齐全,但是各行业的发展开始显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1929-1937年,河南轻工业发展进入稳定期,这一时期工业企业数量增加较少,但是规模较大,仅这一时期就设立了50家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企业。1900-1937年,河南的重工业企业有123家,其中包括军工企业3家、机械工业10家、铁矿1家、煤矿业109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煤炭工业在河南重工业中所占比重之大。河南煤炭工业的发展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是在英资矿业企业福公司的冲击下发展起来的。民国以后,承清末“振兴实业”的余风,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能源需求的加剧和交通线路的日趋完善,河南煤炭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但当时国内政局动荡,军阀割据,煤炭的销售与运输时长受阻,因此煤炭工业发展波动较大。通过对1900-1937年间河南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状况的简单梳理,并运用Arc GIS软件清晰直观的呈现出河南不同时间段内工业企业的布局状况,最终探索出了河南近代工业布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下面是本文对此得出的主要结论:(1)整体来看,各类轻工业企业呈现出先向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域内集聚,后沿交通线向外扩散的趋势。1902-1911年是河南近代轻工业的起步阶段,工业企业最先出现在铁路沿线或是交通线路交汇处的县域内。1912年以后河南近代轻工业的发展进入高峰期,工业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工业企业在向最初的几个县域内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呈现出沿交通线向外扩散的趋势,截止1937年,仅三大铁路沿线就集中了河南85%的工业企业。(2)从区域来看,轻工业企业在地区上的分布越来越不平衡。据统计,截止1937年,河南70%的轻工业企业都集中在豫北地区,而广大的豫西南、豫南和豫东的地区,除京汉铁路沿线外,只零星分布几个工业企业。(3)不同的轻工业类型在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随着各类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不同的工业类型,其分布特征也有所差异,如纺织业、面粉业、榨油业主要分布能够为其提供充足原料豫北地区;烟草业主要集中在豫中许昌一带的烟草种植区;而制蛋业则分布在能够为其出口提供便利运输的陇海、京汉铁路沿线等等。(4)整体来看,煤炭工业的分布与煤矿资源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各地区煤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差异较大。煤矿资源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煤炭工业的分布与煤矿资源的分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数量和规模来看,豫北沿京汉、道清铁路沿线的太行山区内煤炭工业企业的数量最多,并且规模也较大;豫西沿陇海铁路线以南的伏牛山区,煤矿企业的数量也不少,但与豫北地区的相比规模都较小;而这一时期豫南的大别山区内还未出现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5)影响河南近代工业的布局的因素复杂多样。河南近代工业企业的布局是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工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企业布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减少企业成本来实现的,如面粉业、纺织业等工业企业主要布局在农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这样可以减少材料运输的成本,而制蛋业沿交通线布局可以减少产品运输的成本。此外,这一时期河南出现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工业企业布局在陇海铁路及其以北地区,可以为其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除此之外,政府颁布的政策、历史因素、行为因素等也会对工业企业的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工业布局 影响因素 近代 河南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9;K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研究对象、研究时段和资料数据来源13-14
- 1.2.1 研究对象13-14
- 1.2.2 研究时段14
- 1.2.3 资料数据来源14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4-18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3.3 技术路线15-18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8-26
- 2.1 理论基础18-21
- 2.1.1 空间结构理论18-19
- 2.1.2 区位理论19-21
- 2.2 文献综述21-26
- 2.2.1 近代工业发展与布局的研究21-23
- 2.2.2 影响因素研究23-25
- 2.2.3 研究述评25-26
- 3 河南近代交通条件26-30
- 4 河南近代轻工业布局概述30-46
- 4.1 1900-1911年河南轻工业的发展及分布30-35
- 4.1.1 1900-1911年河南轻工业的发展概况30-32
- 4.1.2 1900-1911年河南轻工业的发展特点32-33
- 4.1.3 1911年河南轻工业企业的分布33-35
- 4.2 1912-1927年河南轻工业的发展与分布35-39
- 4.2.1 1912-1927年河南轻工业的发展概况35-36
- 4.2.2 1912-1927年河南轻工业发展的特点36-37
- 4.2.3 1927年河南轻工业企业的分布37-39
- 4.3 1928-1937年河南轻工业的发展与分布39-43
- 4.3.1 1928-1937年河南轻工业的发展概况39-40
- 4.3.2 1928-1937年河南设立的轻工业企业40-41
- 4.3.3 1937年河南轻工业企业的分布41-43
- 4.4 小结43-46
- 5 河南近代重工业布局概述—以煤炭工业为中心46-54
- 5.1 河南近代煤炭工业的兴起46-50
- 5.1.1 河南煤矿资源分布概况46-47
- 5.1.2 1900-1911年煤炭工业的兴起47-48
- 5.1.3 1900-1911年煤炭工业企业的发展概况48-49
- 5.1.4 1911年煤炭工业企业的分布49-50
- 5.2 1912-1937年河南煤炭工业的发展与分布50-52
- 5.2.1 1912-1937年煤炭工业的发展50-51
- 5.2.2 1937年煤炭工业企业的分布51-52
- 5.3 小结52-54
- 6 河南近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54-62
- 6.1 自然因素54-55
- 6.1.1 自然条件54-55
- 6.1.2 自然资源55
- 6.2 社会经济因素55-58
- 6.2.1 农业基础55-56
- 6.2.2 交通和市场因素56-57
- 6.2.3 劳动力因素57-58
- 6.3 政治因素58-59
- 6.4 历史因素59
- 6.5 行为因素59-60
- 6.6 小结60-62
- 7 结论与讨论62-66
- 7.1 结论62-64
- 7.2 创新之处64
- 7.3 不足之处64-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2
- 附录A7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娜;;20世纪早期安阳近代工业发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3期
2 陈正书;上海近代工业中心的形成[J];史林;1987年04期
3 梁晋春;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端[J];晋阳学刊;1987年05期
4 万峰;中日兴办近代工业企业比较研究(19世纪50年代~90年代)[J];日本问题;1988年03期
5 郑享清;试论清末江西近代工业的兴起[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牛彩琴;;宁夏近代工业的兴衰原因及其特点[J];黑龙江史志;2013年21期
7 罗玉明;王先谦与湖南近代工业的兴起[J];船山学刊;2002年04期
8 周忍伟;传统城市近代工业发展轨迹和特征——芜湖近代工业个案研究[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9 任庆海;李权兴;王兴业;;论李鸿章对唐山近代工业发展的贡献[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李时岳;胡滨;;洋务派与近代工业[J];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慧娟;;武汉龟山北近代工业区再开发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季宏;徐苏斌;闫觅;;样式雷与近代工业——以海光寺行宫及机器局为例[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七辑 )[C];2010年
3 刘凌;;唐闸近代工业城镇的保护与发展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严运涛 彭磊 通讯员 陈国方 阮鹏;武汉将建近代工业博物馆[N];湖北日报;2009年
2 早报记者 廖阳;见证上海近代工业的“中国之最”[N];东方早报;2013年
3 钟欣;大生实业集团旧址群[N];南通日报;2010年
4 记者 汤润清;我国首座近代工业博物馆在唐山奠基[N];河北日报;2011年
5 记者 刘子烨;近代工业摇篮变身公共文化服务带[N];联合时报;2013年
6 朱厚泽;在玩物中壮志 在休闲中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董泽民 常云亮;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杰作[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8 ;长安:近代工业的拓荒者[N];重庆日报;2012年
9 早报记者 李继成;杨浦成片保护近代工业遗迹[N];东方早报;2012年
10 江苏南通纺织博物馆 姜平;唐闸镇近代工业遗产普查的喜与忧[N];中国文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琪;上海近代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立娟;哈尔滨近代工业建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伟红;河南近代工业布局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6年
3 谷桂秀;民国时期福建民营近代工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薛雅文;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峁豆豆;昆明近代工业建筑的形成及特征[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晶;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孟燕;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1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7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