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同情:外界对中央苏区的评介

发布时间:2017-09-19 06:12

  本文关键词:理解的同情:外界对中央苏区的评介


  更多相关文章: 中央苏区 申报 大公报 益世报


【摘要】:1930年代前后,国共之争日益成为中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共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性质为何,中共割据下苏维埃民众的生活时态、民众心理究竟怎样,中共开展的土地革命意义如何,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讨论。同时,随着国民党对中共“围剿”行动的展开,又使上述问题更加扑朔迷离。一定意义上,当事者双方的相互攻讦,如国民党称共产党为“赤匪”,共产党称国民党为“白匪”,很难成为判定孰为正义、孰是革命与否的关键,旁观者的观察往往具有相当的客观性。 本文就选取了30年代当事者以外的第三方,如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主流公共媒体等,对中共革命、土地改革以及剿共的观察与评介,以期获得对国共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客观的认识。 全文分为五章,除第一章为导论以外,第二章介绍意识形态视域下的中央苏区,所谓意识形态就是指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角度。国民党称共产党为“匪”,要对中央苏区进行“剿匪”军事行动,而共产党则称国民党为“白匪”,认为国民党所领导的政府是反革命政府,是卖国的政府。第三章介绍第三方视域下的中央苏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民办报纸、记者等第三方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对中共及中共革命有着不同于国民党也不同于共产党的看法。《大公报》、《申报》、《益世报》为主流的民办报纸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暧昧”态度,一方面不认同共产主义和暴力革命,一方面又都能在其社论中找到同情、理解中共及其领导的中央苏区的言论。视中共为国民党政敌的丁文江和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则坚持政治才是解决国共内战的唯一途径。第四章主要是介绍第三方对中共在中央苏区建设的认知,包括土地革命、宣传与教育、妇女解放运动及婚姻制度。第五章即结语。笔者总结了国民党、共产党和第三方对中共革命的态度,分析了三者为何对同一事件不同态度的原因。 总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第三方的视野中中共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不是中共人为制造的结果。第二,中共获得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农民支持,成为农民阶层生死相依的利益共同体,是因为中共采取的土地政策顺应了民心,也呼应了时代的呼唤,弥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施政误区。第三,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是一个有主义有纲领的政党,而不是国民党所称的“匪”。 由此可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公共传媒等第三方尽管不认同马克思主义,也不赞同暴力革命,但他们对中共革命予以理解的同情,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共只是政敌,对政敌不应该使用武力,应当政治解决。在他们看来,中共的土地改革所指正是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且土地改革的主张正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根源问题。
【关键词】:中央苏区 申报 大公报 益世报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导论7-15
  • 1.1 问题的提出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12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1.5 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13-15
  • 第2章 意识形态视域下的中央苏区15-22
  • 2.1 “匪”与“寇”——以《中央日报》为例15-19
  • 2.2 革命与解放——以《红色中华》为例19-22
  • 第3章 外界视域下的中央苏区22-39
  • 3.1 同情与指责——对共产主义和苏区的认知23-30
  • 3.1.1 有限度的“暧昧”——民办报纸对中共的态度23-25
  • 3.1.2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中共的态度25-27
  • 3.1.3 中国不适合走共产主义革命道路27-29
  • 3.1.4 无谓战争徒耗国力——看国共内战29-30
  • 3.2 中央苏区兴起与壮大的原因30-35
  • 3.2.1 外力根本原因30-31
  • 3.2.2 国共双方的军事原因31-32
  • 3.2.3 国共两党及其军队与民众的关系32-33
  • 3.2.4 不作为与工作重点——国共两党对待农村问题上的不同政策33-34
  • 3.2.5 共党宣传教育策略的成功34-35
  • 3.3 和平解决、武力解决——对国共内战的探讨35-39
  • 3.3.1 国军军事上的转变35-36
  • 3.3.2 亟需政府政策的改变36-38
  • 3.3.3 争取民心向背38-39
  • 第4章 外界对中共在中央苏区建设的认知39-51
  • 4.1 土地革命政策的缺点39-42
  • 4.1.1 税务繁杂40-41
  • 4.1.2 查田运动严苛41-42
  • 4.2 成果显著的宣传与教育42-46
  • 4.2.1 别出心裁与形象生动——口号、标语及歌谣42-43
  • 4.2.2 种类繁多特点突出——报刊杂志的编排43-45
  • 4.2.3 深入人心成效显著——学校教育45-46
  • 4.3 自由奔放与无伦常——妇女与婚姻制度46-51
  • 4.3.1 “赤化”极深的妇女46-48
  • 4.3.2 过于奔放的婚姻制度48-51
  • 第5章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心毫,江菊美;中央苏区地权私有政策的再认识[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3期

2 孔祥宇;;简评《〈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2期

3 王才友;;50年来的江西苏区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0年06期

4 刘义程;肖海艳;;中央苏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张传贤;评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6 廖信春;国民党在江西势力的消长与中央苏区的起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7 谢庐明;曾小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赣南乡村宗族与苏维埃革命——兼论中国共产党对宗族的认识和政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张太原;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独立评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J];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9 杜俊华;;论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社会风俗变革[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10 万振凡;;苏区革命与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变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879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79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