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的青岛商会研究(1922-1929)
本文关键词:北洋政府时期的青岛商会研究(1922-1929)
【摘要】: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它于1891年正式建置,到1949年青岛解放,走过蜿蜒曲折的58年,先后历经了清政府、德占胶澳总督府、日本的两次侵占、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在这种特殊的统治背景之下,青岛这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独具特色,打上了浓重的时代和地域色彩的烙印。青岛商会作为一个存在了近50年,几乎与青岛这座城市同步兴起而又紧密相连的社会组织,它的发展像是青岛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样具有时代特征。1922年北洋政府收复青岛,将其命名为胶澳商埠,由政府直接管辖,但这时期北洋政府内部派系间的斗争不断,无暇顾及对青岛的统治,此时的山东督军张宗昌又碍于法理无法将青岛纳入其势力范围,这就导致这一时期青岛的地方政治出现了政府控制弱化的现象。同时,已经摆脱德日殖民政府控制的青岛总商会,顺理成章的得到了完善发展的空间,开始探索自我成长发展的道路。 文章除前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青岛商会的起源。北洋政府接管之前的青岛商会,按当时统治者可分为德占时期和第一次日占时期;按发展阶段可以分为:1、最早的商人组织,由众商家公推成立的商务公所;2、青岛商会的前身,1902年成立的中华商务公局;3、1910年成立的青岛第一个正式的商会组织——青岛商务总会。4.日占时期的青岛商会发展——青岛总商会的成立。本章即以此四个组织为线索,,探索商会的前世今生,讲述青岛商会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第二部分,北洋政府时期青岛商会的组织网络与管理制度。本章是整个论文的重点,探索北洋政府时期青岛商会的组织网络与管理制度,主要从组织网络、管理制度和重要的领导人三个部分切入,通过档案资料的呈现与分析,力图将北洋政府时期青岛总商会的基本情况,制度理念客观的反应出来。第一部分组织网络包括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两点主要内容,通过这一节,介绍北洋政府时期青岛总商会历届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以制度为核心,分别介绍了当时商会的选举制度、会费制度、入会退会制度,通过介绍详细的档案资料,勾勒出青岛总商会的运作流程,以此突出青岛总商会的发展完善。第三部分通过重点人物介绍,以“人”为线索,纵观青岛总商会的成长历程。 第三部分,商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青岛商会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重视在纵向上与县级商会的联络沟通,同时注重加强和其他社会团体的横向联系,以便在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外交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本章以与青岛商会相关且影响较大的同乡会组织、慈善团体、外埠商会为例研究青岛商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第四部分,青岛商会的职能。商会以商人、商户为单元组织而成,经济性便无可厚非的成为其最主要的特性。商会在其成立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性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本章将从商会调解各种经济纠纷,实业调查、物价调查,反对苛捐杂税及官吏扰商等3个方面的经济功能,表现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第五部分,结语,对北洋政府时期青岛商会的历史影响进行总结阐述。
【关键词】:北洋政府时期 青岛商会 制度 职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前言12-18
- 0.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2-13
- 0.2 选题的实际应用价值13-14
- 0.3 研究现状14-16
- 0.4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16-18
- 0.4.1 研究方法16
- 0.4.2 可行性分析16-18
- 1 青岛商会缘起18-22
- 1.1 青岛最早的商人组织——商务公所18
- 1.2 青岛商会的前身——中华商务公局18-20
- 1.3 青岛第一个正式商会组织20-21
- 1.4 日占时期的青岛商会发展21-22
- 2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商会组织网络与管理制度22-38
- 2.1 商会的组织网络22-26
- 2.1.1 青岛总商会的组织结构22-23
- 2.1.2 青岛总商会的会董23-26
- 2.2 商会制度26-34
- 2.2.1 选举制度26-28
- 2.2.2 会费制度及财政情况28-33
- 2.2.3 商号入、退会制度33-34
- 2.3 商会的重要领导人34-38
- 3 青岛总商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38-45
- 3.1 商会与同乡会38-40
- 3.1.1 齐燕会馆39
- 3.1.2 三江会馆和广东会馆39-40
- 3.2 青岛总商会与慈善组织及其慈善活动40-42
- 3.2.1 青岛总商会与慈善组织40-41
- 3.2.2 青岛总商会的慈善活动41-42
- 3.3 青岛商会与外埠商会42-45
- 4 青岛商会的职能45-58
- 4.1 协调商事,充当经济纠纷的调节者与调查者45-49
- 4.2 社会经济现状的调查和反馈49-55
- 4.3 反对苛捐杂税及官吏扰商55-58
- 结语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商会的历史影响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凌;;北洋政府时期荒政述论[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谷银波;;北洋政府的宗教政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吴利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年15期
4 李传斌;;北洋政府对待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王玉灵;;北洋政府经济立法及其实效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毕连芳;任吉东;;北洋政府时期司法官惩戒立法初探[J];理论月刊;2007年03期
7 卢征良;;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书讯[J];近代史研究;2007年04期
9 鲁卫东;;制度设计与实践的背离——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初探[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10 张永杰;邓果;何建春;;浅谈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的旱灾[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平;;北洋政府时期滇盐的运销体制演变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2 秦玉清;;北洋政府时期浙江私塾的实态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苏全有;;政府行为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农业发展[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6 丁长清;;近代在华盐务洋员述论[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7 王彦才;;近代中国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资助及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马敏;付海晏;;近20年来的中国商会史研究(1990~2009)[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陈争平;;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工商社团的社会整合作用[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晓勇;薜志连;;湖北省商会发展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3(2011)[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顺辉;北洋政府时期的一起“民告官”案[N];团结报;2002年
2 陈志忠;北洋政府时期的勋章奖章[N];中国商报;2003年
3 马斗全;现代文官制度研究终见硕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傅蔷 李砚博;遭外商抢拍 珍贵徽章外流[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周建亮;突出专业化国际化优势 务实创新拓展发展空间[N];青岛日报;2010年
6 ;遗产税简史[N];财会信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贾玉宝;奋斗与挣扎:银行业百年求索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洪葭管;财富集金融裕[N];上海金融报;2008年
9 王常伟 王理宗;现代商会制度论[N];广东科技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鲁宓;遗产税开征之辩[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1895-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丁芮;北洋政府时期京师警察厅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刘晓泉;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印少云;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外交运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王新宇;民国时期婚姻法近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石涛;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研究(1928-1937年)[D];复旦大学;2010年
7 董泽宏;民国时期的北平中医药发展史研究(1912-1949)[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8 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1900-1949)[D];上海财经大学;2003年
9 周飞;技术传播体系与社会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10 付志宇;近代中国税收现代化进程及其思想史考察[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婷;北洋政府时期的青岛商会研究(1922-1929)[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陶冉冉;北洋政府时期中央对蒙古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琦;北洋政府时期图书审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欣改;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述评[D];河北大学;2005年
5 王萍;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政策[D];山东大学;2005年
6 张仲秋;北洋政府时期河南红枪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7 白淑敏;论北洋政府经济立法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D];郑州大学;2006年
8 陈桂杰;北洋政府的外交现代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李秀霞;论北洋政府时期湖北的农政与农业[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琴江;北洋政府高等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92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9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