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1956~1981年
发布时间:2017-10-07 20:29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1956~1981年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发生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一运动以其宏大的规模、漫长的持续期间和跌宕起伏的历程,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为震撼人心、催人反思的重大事件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国内知青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十多年来固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缺陷也比较多,其中,对区域研究关注是一个显著的弊病。 浙江人多地狭、资源匮乏。这一特殊省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它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方式,使之可能表现出一些异于内陆省份的特点。为了探究这些问题,较好的办法是选取一个样本进行研究。20世纪60、70年代,黄岩县在发展水平上处于浙江省中游,又是该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重点县,因而颇具样本价值。另一方面,基于三十五年来知青研究的成果,以及近年来台州市各级档案馆对公众开放的有关档案,选取该县为样本来研究县域范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资料方面也是完全有保障的。因此,本文试为述论。 第一部分包括五个小节,即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对知青研究现状的简略述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优点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背景及概况。笔者认为,1955—1965年是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逐渐形成固定模式的时期,这一时期又可细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完成了不同的任务,从而为这场持续多年的运动奠定了基础。黄岩是开展这项运动较早的县,这既是国家政策推行的结果,也是本县在地狭人稠、就业门路有限的基本县情下做出的抉择。以1956—1960年的大陈“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为发端,到1981年知青办撤销为止,黄岩县整整实施了26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期间形成了二次高潮,有一万三千多名青年支边、支农,是台州地区下乡青年最多的县。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安置工作,包括动员对象、如何开展动员、需要办理的主要手续、安置去向和安置形式、安置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知青工作人员的待遇等,展示了安置工作的整体轮廓。 第四部分从五个方面详细评述了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的工作、生活,即日常生活的革命化、高度政治化的精神生活、与安置地干部、群众的关系、返城的几个关键问题、政府为巩固下乡青年所做的工作。 第五部分全面介绍了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如何收尾的,包括尾声的预示、1975—1981年知青返城活动分析、多种途径安置返城知青、清理知青经费和物资、对病残知青的处理等五个部分。 第六部分对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笔者认为:黄岩县在台州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就浙江全省而言,重要性并不彰显,这与本县的重点县定位很不相符;这场运动在黄岩县呈现出五大特点,即高潮的相对滞后性、与某些大的政治运动相呼应、立足于本县农村安排、安置形式以插队为主、执行上级政策有一定弹性;这场运动有三大目标,即“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消灭三大差别”,理想确实崇高远大,但结果一个都没有实现;这场运动在黄岩县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缺乏现实利益来驱动民众、党政机关执行力低下、“三招”加剧了运动的危机、农村缺乏进行改造、建设的内生力量、解决方案与实际需求并不契合、强人政治存在人亡政息的通病。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然已经谢幕,但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目标远大的一场社会实验,其历史影响仍然深邃悠远,历史价值远未得到充分挖掘。今天的中国,已经步入改革深水区,面临不少与当时类似的问题,如社会核心价值的塑造问题、青年培养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等。“鉴往知来”是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因此,多层面、多角度地重新审视三十多年前的这场运动,为社会提供理性的借鉴,既是一项重要学术课题,也是史学工作者应该负起的历史责任。本文旨在更新探微,请方家不吝指正。
【关键词】:黄岩县 上山下乡 下乡青年 安置 返城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7;D65
【目录】:
- 附件5-6
- 附图6-7
- 摘要7-9
- Abstract9-14
- 第一部分 绪论14-27
-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14
- 二 、相关概念的说明14-15
- 三 、近三十五年国内知青研究概述15-24
- 四 、目前区域知青研究的基本状况24-25
- 五 、研究思路与运用的研究方法25
- 六 、研究的重点、难点、优点和创新点25-27
- 第二部分 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背景及概况27-45
- 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序曲27-29
- 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逐渐形成固定模式29-36
- 三 、黄岩县的基本县情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概况36-45
- 第三部分 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和安置工作45-89
- 一 、上山下乡对象及毕业生分配政策45-49
- 二 、如何开展动员工作49-59
- 三 、下乡需要办理的主要手续59-65
- 四 、安置去向和安置形式65-72
- 五 、知识青年下乡后的几个重要安置问题72-89
- 第四部分 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的工作和生活89-139
- 一 、多元化的工作面貌89-96
- 二 、高度政治化的精神文化生活96-101
- 三 、下乡青年与安置地干部、群众的关系101-107
- 四 、下乡青年返城的几个关键问题107-124
- 五 、台州地区暨黄岩县在巩固下乡青年方面所做的工作124-139
- 第五部分 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尾声139-161
- 一 、尾声的预示139-143
- 二 、1975~1981 年黄岩籍知识青年的返城活动分析143-146
- 三 、多种途径安置返城知青146-153
- 四 、清理知青经费和物资153-159
- 五 、对病残知青作一次性买断身份处理159-161
- 第六部分 对黄岩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161-177
- 一 、运动在台州地区暨浙江省的地位161-162
- 二 、运动的主要特点162-167
- 三 、实践的结果及经验教训167-177
- 结语177-179
- 附录一:知青题材的论著179-189
- (一)1980—2012 年出现的代表性知青研究论文179-184
- (二)1980—2012 年出现的代表性知青题材著作184-189
- 附录二:近二十年来国内以知青为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硕博论文189-192
- (一)史学及相近类189-190
- (二)政治学类190-191
- (三)社会学类及其他191-192
- 附录三: 知青网站192-195
- (一)国内的综合性知青网站192-193
- (二)国内论坛社区类知青网站193-194
- (三)海外知青网站194-195
- 参考文献195-216
- (一)台州市档案馆所藏档案195-197
- (二)黄岩区档案馆暨黄岩区劳动人事局所藏档案(知青政策、法规)197-207
- (三)黄岩区档案馆暨黄岩区劳动人事局所藏档案(知青人事)207-212
- (四)统计资料212
- (五)报刊资料212-213
- (六)相关著作213
- (七)学术论文213-215
- (八)硕博学位论文215-216
- 读研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216-217
- 后记2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平;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J];安徽史学;1995年03期
2 王立仁;从文化角度看“知青运动”[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Z1期
3 陈秋兰;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4期
4 刘小萌,贺小燕 ,韩俊红;关于知青口述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郑以灵;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不是民粹主义“潜流”的产物[J];福建党史月刊;1999年09期
6 骆墨;《中国知青史——初澜(一九五三~一九六八年)》[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年03期
7 李巧宁;;命运的抗争——知识青年回城心态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杨雪英;周桂芹;;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的历史传承和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晓剑;知青的起源、发展与后知青现象[J];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01期
10 张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争鸣[J];世纪桥;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989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98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