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前期广州瞽姬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末至民国前期广州瞽姬研究
【摘要】: 瞽姬即晚清至民国前期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失明弹唱女艺人。她们不仅是一个底层职业妇女群体,更是一个特殊的残疾弱势群体,因此其职业生涯更为艰难,生存环境更为恶劣。但她们在遭受生活不幸的同时,却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欢愉和享受,在文化娱乐相对匮乏的时代丰富了城市文化娱乐生活。瞽姬的人生遭遇反映了清末民国前期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其职业的兴衰历程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现代广州社会的变迁。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瞽姬从晚清时期出现到民国初年活跃歌坛、再到二十年代走向衰落的职业历程,并分析其兴衰原因。第二部分分别从培养、管理瞽姬的机构——堂口的内部组织、瞽姬的从业情况、瞽姬的生活状况等三方面考察瞽姬这一底层职业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第三部分考察了瞽姬与广州社会各阶层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了广州地方政府对瞽姬管理救助的得失、分析了瞽姬对近现代广州社会产生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在社会转型时期底层职业群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清末至民国前期 广州 瞽姬 女艺人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7
- 绪论7-9
- 一、广州瞽姬的兴衰历史9-15
- (一) 晚清时期瞽姬出现9-10
- (二) 民国初年活跃歌坛10-12
- (三) 二十年代走向衰落12-15
- 二、广州瞽姬的生存状态15-26
- (一) 瞽姬的内部管理15-19
- (二) 瞽姬的从业情况19-24
- (三) 瞽姬的生活状况24-26
- 三、瞽姬与近现代广州社会26-40
- (一) 瞽姬与广州社会各群体间的关系26-29
- (二) 广州地方政府对瞽姬的管理与救助29-36
- (三) 瞽姬对近现代广州社会的影响36-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45-5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52-53
- 后记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建娟;薛恒;;民国前期议会受理请愿权考述[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2 林英仪;;历代校长风采——系列之十 民国年间任期最长的校长——关翰昭[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克强;;在明清历史上书写商业传奇——从《走西口》看晋商文化[J];新晋商;2009年05期
4 王云芳;;论津味儿小说对天津城市形象的建构[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5期
5 白勇华;;辗转东南亚:高甲戏海外百年(1840—1940)[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泉;;清末至民国年间湘西苗族医药中的鲜药用法[A];2003全国苗医药学术研讨会特辑[C];2003年
2 彭志武;;民国前期学制演变及其局限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刘良华;;民国前期教育思潮的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蔡小军;;安徽钱庄业及其票券琐谈[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5 肖栋梁;;民国以来湖南的烟毒与禁烟[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吕云涛;;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沿革与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贺传芬;李庆锁;;从机制铜币的铸行谈清末至民国币制及其影响[A];齐鲁钱币(创刊号)[C];2011年
8 钟文典;;近代龙州四题[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熊贤君;;民国时期湖北私塾的现代化整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马宗保;;近现代回族商业经济的繁荣及其原因——兼与晋商、徽商的比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磊邋本报记者 李天然;用历史的厚重装点城市[N];大连日报;2007年
2 张毅;拉卜楞藏区民居形式的变迁[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3 本报记者 宋明;巴洞古镇春暖花开[N];凉山日报(汉);2007年
4 刘 鹏;被遗忘的铺保证明[N];中国商报;2004年
5 梁宇广 记者 张晓晶;让师德的光芒照亮每一颗心灵[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方祺;古代字画真伪的鉴别[N];中国民族报;2001年
7 张会鉴 李厚之;揉玉搓酥糕生香[N];安康日报;2006年
8 江之水;安庆藏协注重收藏研究[N];中国商报;2006年
9 楼绍来 上海;学医出身的诸乐三[N];美术报;2003年
10 张晓蕊;京商诚信自古来[N];北京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民国前期北京画家生活状况与市场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2 李文平;民国前期的扩军与裁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毛永俊;民国前期担保物权制度变革的司法理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柳;清代中期至民国前期寒温融合派代表医家的辨证特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郑涛;民国前期(1912-1936)西方现代木刻在中国的传播[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姜茂坤;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物权行为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平亮;卷入“大变局”[D];厦门大学;2004年
9 刘迪香;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娜;清末至民国前期广州瞽姬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马婉君;清末至民国前期女子职业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姚一哲;试论民国前期(1912-1937)杭州“新市场”的土地开发[D];浙江大学;2011年
4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章峰;民国前期教育团体研究(1912~1927)[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绍春;清末与民国前期天津社会教育研究(1905-1937)[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浩宇;民国广东地方政府外债研究 1912-1937[D];暨南大学;2004年
9 鲍格根图雅;民国前期察哈尔地区开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谢晓婷;民国前期知识分子对离婚问题的探索(1912-1937)[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5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1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