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49-1930)
发布时间:2017-10-12 04:06
本文关键词: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49-1930)
【摘要】: 本论文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方法,复原了上海法租界地区从圩田农业形态向建成区转变的具体形成过程和空间扩展过程,剖析了这一过程的实现路径和驱动机制。其学术意义,首先是建立在连续时空序列上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复原性研究,这也是当前区域历史信息数据化的前沿性研究。其次是近代上海由江南水乡向现代都市转变的详细过程的复原性研究。 首先,在全面把握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城市空间要素入手复原城市历史空间的可行性方法,并对法租界的建成区空间扩展进行了动态复原。其次,本文利用道契和地籍材料及公董局档案,复原了开埠前上海法租界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并从筑路与河浜的关系入手,系统的复原了城市道路系统取代河浜圩田系统的三个过程:沿浜跨浜筑路、填大浜筑干道系统和填小浜筑街巷系统。再次,在复原私人地产分布的基础上,从道路计划与实施角度入手,分析了公董局与私人地产主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了计划与实施之间的巨大反差。而且,本文还从建筑类型控制与分类营业两方面,透析了公董局对土地开发的约束机制以及实施情况。最后,分析了城市化的驱动机制。
【关键词】:上海法租界 城市化 空间扩展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95.1
【目录】:
- 图表索引5-8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绪论10-29
- 第一节 选题源起与研究发问11-21
- 第二节 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21-25
-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25-29
- 第一章 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29-69
- 第一节 基于城市建成区图的讨论29-33
- 第二节 城市建成区要素的选取33-37
- 第三节 城市建成区扩展过程的复原37-39
- 第四节 法租界各区城市化过程39-68
- 本章小结68-69
- 第二章 城市化之前的乡村景观及土地产权69-89
- 第一节 乡村景观的初步复原70-77
- 第二节 乡村景观要素及其空间关系分析77-84
- 第三节 圩田体系下的河浜、道路产权分析84-87
- 本章小结87-89
- 第三章 土地产权转移的空间过程89-122
- 第一节 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89-103
- 第二节 1849-1887年洋人地产的分布103-108
- 第三节 1895-1914年洋人地产的分布108-117
- 第四节 1920-1932年洋人地产的分布117-121
- 本章小结121-122
- 第四章 城市化形成过程分析122-168
- 第一节 沿河筑路与跨洪筑路时期(1900-1914)123-134
- 第二节 填浜筑路时期(1914-1932)134-154
- 第三节 街巷系统形成时期(1925-1935)154-166
- 本章小结166-168
- 第五章 城市化的实现路径分析168-208
- 第一节 棋盘式道路规划模式168-177
- 第二节 道路计划的实施177-192
- 第三节 道路路线与等级的选择与调整192-198
- 第四节 土地开发的具体过程198-206
- 本章小结206-208
- 第六章 土地开发控制与管理208-247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及背景分析208-211
- 第二节 法租界建筑类型及空间分布211-216
- 第三节 建筑类型的管控与博弈216-236
- 第四节 营业场所管理与控制236-245
- 本章小结245-247
- 第七章 城市化的驱动力分析247-263
- 第一节 房地产业对城市化的驱动分析247-253
- 第二节 筑路对城市化的驱动分析253-256
- 第三节 城市交通发展对城市化的驱动分析256-262
- 本章小结262-263
- 结语263-267
- 附录1 法租界敏体尼荫路以西道路辟建过程表(1900-1930)267-303
- 附录2 1880-1930年法租界洋行名录303-332
- 附录3 道契地理定位的方法332-335
- 参考文献335-362
- 附录4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索引362-363
- 后记363-36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勇;李书音;沈志联;;上海市五原路历史风貌与保护策略研究[J];中国名城;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立磊;基于DMSP/OLS影像数据的我国城市化过程空间差异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吴恒;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设立与分布[D];复旦大学;2012年
3 任夏;近代上海静安区城市化研究(1862-1949)[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6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1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