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态与城市衰落——生态民俗视角下的近代淮安
本文关键词:环境、心态与城市衰落——生态民俗视角下的近代淮安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淮安 生态环境 人文环境 社会心态 非良性循环
【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和社会支撑体系,生态民俗观关照下的城市研究以市民日常生活及其习俗传统为着眼点,通过对生态系统、人文环境与社会心态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来审视近代城市衰落的过程。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近代淮安城市衰落的起点,引发了民俗生态链条上的相应变化。清末淮河水系混乱致运河淤塞,淮安的漕运中枢地位动摇,区位优势丧失。频繁的灾害、贫困的生活使得区域社会心态失衡,民众心理趋向消极、保守和宿命,城市发展失去精神动力。环境、社会、心态的非良性循环民俗生态链体现了淮安城市衰落的本质特征。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淮阴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关键词】: 近代淮安 生态环境 人文环境 社会心态 非良性循环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近代淮安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55——1948)”(项目编号:2010SJB770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9;X2
【正文快照】: 1吴相利:《论城市的衰退与复兴》,《绥化师专学报》第20卷第3期。2何一民:《近代中国衰落城市:一个被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3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戴钧良:《中国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叔鹰;西北大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王晓春,李杰,张相敏;植树造林,改善我区生态环境[J];天中学刊;2000年02期
3 蔡平;陕西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初探[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尚绪成,薛铁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0年02期
5 ;开创怀柔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J];中国投资;2000年09期
6 综文;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标[J];中国农村科技;2000年01期
7 马忠臣 ,李克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J];河南林业;2000年02期
8 赵学富 ,卫发兴 ,刘辉;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2000年03期
9 翁友恒;;福建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途径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0年01期
10 张晓;;切莫变西部大开发为生态环境大破坏[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宏;;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先梁;;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何淑杰;;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心群;;对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阎宏;何发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李玉明;;秦皇岛车站村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德芝;;搞好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淑芳;曾从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文著;曲衍华;崔文科;;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林业大学 王礼先教授;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与区域配置问题[N];科技日报;2002年
2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正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孙友;政府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4 农民日报副总编 李文学;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三个阶段[N];农民日报;2001年
5 张宝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N];人民日报;2001年
6 刘万富 本报记者 夏光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N];四川日报;2000年
7 ;生态环境不容再破坏[N];陕西科技报;2001年
8 丹增;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N];西藏日报;2000年
9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常委 唐天林;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10 李文胜;正确理解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N];中国信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龙晓君;地质生态环境多尺度非线性智能评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杰;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畅;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贺宗凯;绵竹沿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肖雁;基于生态认证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欣欣;保定城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郭芙梅;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建宁;我国西部12省市生态环境的动态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娜;长春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韩艳丽;从生态环境问题看生态技术观的树立[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梁剑;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9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1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