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民族史撰述
本文关键词:大一统与民族史撰述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史学 少数民族 民族史 史学家 中国古代 各民族 大一统观 民族历史 中国传统史学 天下一统
【摘要】:正著名史学家柳诒徵论及中国史学时说:故其思想之广大,动以天下为言。……是以部落酋长不妨以千百计,而统治之者必归于一个中央政府。此其与他族史迹之型成,徒以一都、一市、一国、一族与其他市、府、国、族颉颃杂立,代兴争长,垂数千年不能统于一者,迥殊之特色也。①这段论述,准确概括了中国史学的一大特色,即以天下一统的眼光书写历史。中国史学的大一统观念,在民族史撰述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古代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史学著作,在撰述各民族历史时,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大一统意识。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史系;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少数民族 民族史 史学家 中国古代 各民族 大一统观 民族历史 中国传统史学 天下一统
【分类号】:K28
【正文快照】: 著名史学家柳诒徵论及中国史学时说:故其思想之广大,动以天下为言。……是以部落酋长不妨以千百计,而统治之者必归于一个中央政府。此其与他族史迹之型成,徒以一都、一市、一国、一族与其他市、府、国、族颉颃杂立,代兴争长,垂数千年不能统于一者,迥殊之特色也。①这段论述,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瞿林东;;少数民族史学的发展与多民族统一国家观念的形成[J];河北学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达三;中国传统学术视阈中的历史与历史哲学[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向燕南;;早期史官的制度形态与中国历史编纂致用传统的生成[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王达三;中国传统学术视域中的历史与历史哲学[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范红霞;;柳诒徵的“史德”论探析[J];东南文化;2006年01期
5 王达三;;历史三分法与中国历史哲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范红霞;;柳诒徵的爱国主义史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7 何亮;;论“史识”对唐小说叙述的干预[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8 王达三;中国传统学术视阈中的历史与历史哲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范红霞;;柳诒徵的“史德”论及其史学批评[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1期
10 葛志毅;;《春秋》例论[J];管子学刊;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志毅;;中国古代的经学文化传统[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海燕;为霖道霈禅师禅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邹辉杰;试论曾子学派的“孝”[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5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文涛;先秦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涛;论西汉的《z@梁》学[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夏绍熙;老庄“自然”观念的产生和变化[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青山;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坤鹏;楚简《容成氏》与《史记》所记古史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欣;中国共产党与城市社会变迁(1949-1956)[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林博;论姚永朴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娟;述评章实斋“《春秋》经世”观[D];复旦大学;2011年
6 汪滢;历史与文化生命[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陈灿龙;柳诒徵史学思想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蒋晖;朱一新的学术与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闫祥云;鲜卑族著述钩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涛;吐谷浑史学浅议[D];兰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尧 ,沈卫荣;试论藏族的史学和藏文史籍[J];史学史研究;1988年02期
2 瞿林东;;论春秋时期各族的融合[J];学习与探索;198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艳波;;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迁徙及其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2 艾光国;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史教学[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亦西;八年磨一剑──《中国民族史》编纂记略[J];民族团结;1995年05期
4 ;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关于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经验的基本总结(转载)[J];江西政报;1953年18期
5 金昌林;;试论唐太宗对民族问题的处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6 陆万昌;;关于中国民族史教育的一些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7 欧潮泉;论中华民族—多民族共同体[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4期
8 凌家瑜;有关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1997年06期
9 迟燕琼;;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3期
10 钟岚;;南方民族史专家石钟健先生来我院讲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佐琪;;我们是怎样抢救民族史料的[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丁酉;;论近代我国少数民族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教训[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3 邢友德;;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点看法[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4 ;抢救民族史料 宏扬统战文化[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刘建业;;重视少数民族史料的征集与研究[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吴光范;;锲而不舍铸春秋[A];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年鉴论文选[C];2003年
7 钟文典;;广西历史学会的四十年历程和今后的任务——在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哈经雄;史源;;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9 刘昊;姚行正;;贵州移民垦殖与现代旅游[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10 王兴贵;;布依族服饰及其演变—兼谈改革开放对扁担山布依族服饰的影响[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少数民族古籍 涵载千古散射睿智光芒[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钩深致远弓马循[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鲁文;少数民族的敬老风俗[N];中国社会报;2000年
4 胡志伟;二十八任港督,,一百五十五年历史[N];东方早报;2008年
5 钱芳;中国古代的西部开发[N];四川政协报;2004年
6 ;14.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对风水是怎样考虑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金炳镐;我国“少数民族”概念的历史考察[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贾建飞;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开发的大家庭[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瑟;开拓新疆与祖国关系研究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杨福泉;背影已经远去,但历史不能忘却[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陆韧;变迁与交融[D];云南大学;1999年
3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洁;临沧地区佤族百年社会变迁[D];云南大学;2001年
5 沈海梅;明清云南妇女生活研究[D];云南大学;1999年
6 史晖;国外“苗图”收藏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关凯;满族“消失”了吗?[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9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永强;三至八世纪吐鲁番地区的容量单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曾穷石;汉藏边缘的土司政治[D];四川大学;2005年
3 林林;9—10世纪燕云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及其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谢皆刚;前三史民族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梁刚毅;近代广西民族间的对外经济交往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咸明;论20世纪广西糖业现代化与民族经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晓燕;柔然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09年
8 马永欣;试论近代东北地区动物资源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D];吉林大学;2007年
9 苗天宝;古突厥族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殷焕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桦树皮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2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2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