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进渔退”: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域宗族变迁——以余干县瑞洪西岗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农进渔退”: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域宗族变迁——以余干县瑞洪西岗为中心
【摘要】: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20世纪下半叶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这对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余干县瑞洪西岗村是鄱阳湖区渔业大村,以其为中心考察湖区宗族变迁有其典型性。鄱阳湖区域宗族的滥觞与发展同其渔业关系密切。1949年,国家的刚性介入使宗族迅速走向衰落,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进渔退使宗族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宗族得以"复兴",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农进渔退 宗族 鄱阳湖区 区域社会 余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13CZS050、12LS1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江西省博士后科研择优项目“湖区农耕化与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社会变迁”(2013M540533、2013KY55)
【分类号】:K29;F326.4
【正文快照】: “农进渔退”是指圩堤围垦推动湖区主导产业由渔业向农业转化,亦可称为“湖区农耕化”,是近世以来鄱阳湖等中国大湖区域普遍的历史现象。“农进渔退”对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演着湖区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富含着许多有意义的历史内涵。遗憾的是史学界至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其骧 ,张修桂;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2 吴赘;;渔业与鄱阳湖区域社会变迁(1912-1949)——以余干县瑞洪为中心的考察[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吴赘;吴良成;吴芳春;;试析渔业资源争夺与鄱阳湖区域社会变迁——以民国期间余干县瑞洪械斗为视点[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4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内涵[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吴赘;;“农进渔退”: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之恶化[J];江汉论坛;2013年10期
6 万振凡;吴赘;;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负面影响的历史考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姜红仁;吴赘;;“农进渔退”:清末以来鄱阳湖区水旱灾情的历史考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心源,何慧,钱玉春,陆应诚,高超;从环境考古角度对古居巢国的蠡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段谟发;;“嬗变”的鄱阳湖[J];沧桑;2010年02期
3 李忠林;杨福生;;略论巢文化[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马振兴,魏源,李均辉,马逸麟;长江马湖大堤崩岸环境地质背景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5 彭适凡;王炳万;;赣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居民族属考[J];长江文化论丛;2006年00期
6 马振兴,蒋玉珍,魏源,李均辉,李长安;鄱阳湖组(第四系)的修订及特征[J];地层学杂志;2003年03期
7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8 吴赘;;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农进渔退”的正向生态效应[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9 吴郁琴;徐茂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卫生防疫体系述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熊平生;;鄱阳湖区环境演变与生态安全对策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刚;;六朝时期长江建康河段的历史地理概貌及其变迁——以历史文献中“涛水入石头”及“广陵涌潮”、“牛渚春潮”现象的考察为中心[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茂林;渔业相关传统生态智慧与水域生态养护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贾铁飞;近千年以来巢湖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茂林;鄱阳湖湖口水位、水环境特征分析及其对鱼类群落与洄游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9年
5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仁龙;唐代宦游文士之南方生态意象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刚;万年类型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利娜;唐末五代江西经济开发[D];辽宁大学;2011年
3 曾敏;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潜龙;六朝时期江西经济开发若干问题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慧茗;环境变迁、社会变动与鄱阳湖区域经济开发[D];南昌大学;2007年
6 田燕兵;六朝时期江西军事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古帅;明清汾河中游河湖环境与地方水利变迁[D];山西大学;2012年
8 周安平;20世纪50-60年代浙江省富阳县手工造纸业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9 焦双娜;鄱阳湖区历代防洪方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昌民;明清时期鄱阳湖区交通地理研究(1368-1840)[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2 王小光;蒋薇薇;;江西星子砂山自然环境现状及其生态恢复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3 朱宏富,胡细英;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农、牧、渔业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4 徐俊杰;何青;刘红;陈吉余;;2006年长江特枯径流特征及其原因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5 王怀清;赵冠男;彭静;胡菊芳;;近50年鄱阳湖五大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7期
6 景元书,缪启龙,杨文刚;气候变化对长江干流区径流量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4期
7 张修桂;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闵骞;鄱阳湖水位变化规律的研究[J];湖泊科学;1995年03期
9 吕兰军;鄱阳湖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J];湖泊科学;1996年03期
10 吴赘;;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农进渔退”的正向生态效应[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佳麟;[N];大众科技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由明;;明清时期宗族、乡绅与基层社会——以万载县辛氏宗族以例[J];农业考古;2008年04期
2 余新忠;丰豫庄非潘氏宗族义庄[J];中国农史;1996年02期
3 郭才俊;关于发展自然村企业的思考[J];乡镇经济;1995年01期
4 朱铭;谨防大姓操纵选举[J];乡镇论坛;1999年06期
5 管博丽;;河北农村的丧葬仪礼过程及其分析——以河北省易县一个农村社区的葬礼为例[J];甘肃农业;2006年05期
6 邱国良;邱新有;;村庄政治视野下的农地制度构建考察——江西省仲村土地调整个案的研究[J];农业考古;2006年03期
7 郑玉刚;尹明发;;有关乡村治理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8 肖唐镖;;村委会选举应客观看待宗族的影响[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01期
9 蒋国河;;赣南闽西农村修谱活动的组织过程探析[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10 詹超亚,黄少华,,刘俊华;鄱阳湖区域自然灾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浅析[J];江西农业经济;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利;;祁门六都村的社会变迁与宗族管理简论[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萱;;面朝大海 迎着风暴——从民间公益看宗教、宗族与NGO[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吴羽;;一个典型屯堡村落的历史与宗族——九溪村个案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小丁;;汉族小农经济与宗族共同体[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张巩德;张晓萍;;晋国智氏宗族的灭亡[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6 麻国庆;;祖荫下的社会认同:宗族、同族与门中——“传统”的复兴与创造的东亚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发言概要)(草稿)[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贺圣迪;;说亲缘[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赵沛;;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观点论秦的速亡[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小燕;;从客家谱牒的家规家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10 刘大可;;黎畲萧屋:一个可能源自畲族的客家宗族[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梁思奇;联宗祭祖有碍“清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庄孔韶;把种子埋在土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粟品孝;宗族史研究的硕果[N];新闻出版报;2000年
4 刘凤芹 王询;中国古代宗族聚居的历史变迁[N];西部时报;2006年
5 刘凤芹 王询;中国古代宗族聚居的历史变迁[N];西部时报;2007年
6 刘文彪;让“宗族派性”走开[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肖唐镖;宗族因素是如何影响村民选举的[N];北京日报;2009年
8 游国珍;前团村的嬗变[N];抚州日报;2010年
9 刘宗信;宗族宗派势力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及对策[N];中国社会报;2003年
10 李忠东;乐安:百名民警进村入户化矛盾促和谐[N];抚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D];厦门大学;2003年
3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林兴龙;关于汉代社会救济的若干问题[D];厦门大学;2008年
6 马欣荣;中国近现代乡村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爱清;秦汉乡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乔丽荣;石桥村纠纷中身份、认同与权利[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书有;传统与转型:村落宗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炯;湘东泉村宗族的社会结构与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夏循祥;宗族弱化与村民自治关系研究——以武汉市屏风村为例[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明义;嬗变的村庄[D];福州大学;2003年
5 余丰;传统与嬗变:地方社会转型中的宗族与民间信抑——以闽西客家桂龙乡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6 何仁美;明清以来赣北地区宗族的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2年
7 卞国凤;范仲淹宗族福利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晨;黄氏宗族客家住屋型制与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张庆宁;族聚族散[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樊昀;皖南目连戏音乐记忆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42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4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