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发现看西藏史前的交通与贸易
本文关键词:从考古发现看西藏史前的交通与贸易
【摘要】:近年来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揭示,西藏高原史前人类与外界曾发生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通贸易中形成了一定的交易物资种类和较为固定的交通路线。事实证明,早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西藏高原居民便已经和中原及黄河上游、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带的原始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交往和影响,宝贝的南下,玉石的西传,麦类作物的东渐,早期金属器的传播,都在高原留下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这些史前文化的成就,奠定了后来吐蕃王朝统一高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也为我国西部边疆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开辟了最初的交流渠道。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关键词】: 西藏考古 原始文化 交通贸易 文化交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1&ZD1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西藏文明史(第一卷)”(项目号2009JJD780005) 四川大学985、211工程建设项目等资助
【分类号】:K28;F512.9;F729
【正文快照】: 引言本文所讨论的“交通”与“贸易”,在西藏史前时代这样一个特殊的语境下面,具有最为宽泛的意义。所谓“交通”,既有今天一般意义上的交通路线、移动方式、骚站设施等含义在内,也可泛指史前人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进行的一切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所谓“贸易”,,用余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伟超;;拝山丘湾商代社祀遗迹的推定[J];考古;1973年05期
2 姚军;霍巍;;西藏札达县皮央·东嘎遗址古墓群试掘简报[J];考古;2001年06期
3 吕红亮;;西喜马拉雅岩画欧亚草原因素再检讨[J];考古;2010年10期
4 冯汉骥;童恩正;;岷江上游的石棺葬[J];考古学报;1973年02期
5 徐朝龙;;喜马拉雅山南麓所见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素——浅谈克什米尔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布鲁扎霍姆(Bruzahom)[J];农业考古;1988年02期
6 霍巍;;喜马拉雅山南麓与澜沧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村落——兼论克什米尔布鲁扎霍姆遗址与我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的联系[J];农业考古;1990年02期
7 李水城;;石棺葬的起源与扩散——以中国为例[J];四川文物;2011年06期
8 童恩正;;西藏考古综述[J];文物;1985年09期
9 罗世平;;天堂喜宴———青海海西州郭里木吐蕃棺板画笺证[J];文物;2006年07期
10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摘译[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奎;西南夷地区三种含北方系青铜文化因素短剑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黄安辉;;藏族的茶炊茶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邹立波;;春秋至两汉时期岷江上游的族群状况与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刘伟;秀花;吴天德;;藏羌锅庄概念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尹邦志;;吐蕃宗论的和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博;;唐蕃大非川之役与星象问题[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柏景;;川西地区藏羌高碉建筑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艳云;;西藏传统餐饮厨具设计制造中的生态意识[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侯虹;;西蜀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以秦汉时代为中心的讨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8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10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尹伟;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8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由真珍;中国岩画与中国文字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公元10世纪前西藏的黄金、黄金制品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2 木基元;滇西北金沙江河谷石棺葬文化初论[J];东南文化;1995年02期
3 В·В·沃尔科夫 ,姚义田;蒙古人民共和国戈壁出土的青铜短剑[J];北方文物;1991年01期
4 张增祺;杨天南;;云南安宁太极山古墓葬清理报告[J];考古;1965年09期
5 刘来成;;河北怀来北辛堡战国墓[J];考古;1966年05期
6 田广金;郭素新;;内蒙古阿鲁柴登发现的匈奴遗物[J];考古;1980年04期
7 童恩正;曾文琼;;四川巴塘、雅江的石板墓[J];考古;1981年03期
8 蒋宣忠;;四川茂汶营盘山的石棺葬[J];考古;1981年05期
9 杨文成;;四川宝兴县汉代石棺墓[J];考古;1982年04期
10 张新宁;;云南宁蒗县大兴镇古墓葬[J];考古;198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化交流[J];人民音乐;1980年09期
2 浩;文化交流简讯[J];人民音乐;1981年01期
3 ;文化交流简讯[J];人民音乐;1982年06期
4 ;文化交流[J];人民音乐;1983年11期
5 方连;;我要搭一座桥——与韩素音一席谈[J];世界知识;1985年13期
6 许崇信;从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看翻译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7 魏秀堂;穿针引线—“红娘”——香港徐嘉q,先生印象记[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8年09期
8 程千帆;;《牧女与蚕娘》(法国学者论中国古诗)序[J];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1期
9 王欣;达永;;谁道扶桑天地外——关于吴兆骞写给朝鲜友人的诗篇[J];绥化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0 李元;论夏代文化的特质[J];求是学刊;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良龙;;公路、水路交通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研究[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吕清
本文编号:1042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4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