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种植与乡村社会文化——以云南建水宁寨彝族村为个案
本文关键词:三七种植与乡村社会文化——以云南建水宁寨彝族村为个案
【摘要】:三七,作为近年进入云南南部山区宁寨彝族村的农作物,它带来的影响渗透到当地乡村社会与文化的多个面向。以三七种植为中心,宁寨村民从原有的亲属制度中再生产出了一种基于姻亲亲属关系的三七地合作经营模式,同时也建立了与村寨外界互动、交往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三七有关的仪式、歌谣、药膳、行话等文化事象随之被创造或习得。当地人对财富梦想也有了新的诠释。三七种植、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将可能对农户的生产、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
【关键词】: 农作物 三七 彝族 农村社会 文化 变迁
【基金】:“2012-2013上海市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族群认同与祖先记忆:云南红河流域孔姓彝族人的民族志研究》(项目编号:B.16-0137-12-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4
【正文快照】: 刚坐上从建水县城临安镇到青龙镇的班车,模样比较像外地人的笔者就被邻座的乘客问及,是否要来这儿栽种三七。街道上,遮阳网、三七杈的销售广告琳琅满目,似乎在告诉人们,此地三七种植业的蓬勃发展。这番情景,如果是出现在有着三百多年三七种植历史的云南文山,倒不足为奇。在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应贵;;作物、经济与社会:东埔社布农人的例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颜宁;;茶叶经济的兴衰与传统文化的调适——西双版纳南糯山P崛说母霭竅J];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3 杨筑慧;;橡胶种植与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的变迁——以景洪市勐罕镇为例[J];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4 巫达;;荞麦、全球化与彝族文化再生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马勤富;开化府与开化三七[J];云南档案;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春;吴建国;;傣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农民收入分析——以云南省景洪市曼听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2 王继超;;彝族传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共同特征[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3 太丽琼;;澜沧江流域彝族历史源流与族称探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李仲先;邬明辉;;彝族支系俚濮人的山神崇拜及其文化特征——对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么的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成平;;国外彝学研究历史及现状之我见——浅析彝学研究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6 贾雯鹤;卢玲;;赫章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与文化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7 李和;;清代滇东南经营与农业开发简论[J];甘肃农业;2006年07期
8 秦红增;唐剑玲;;瑶族农民的生计转型调查研究——以广西大化县七百弄布努瑶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9 王子尧;;中国古夷人史迹与三星堆文化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李平凡;;历史文化认知与彝民族认同[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骆江玲;;布衣族生计与耕牛文化的共变机制研究——以一个黔西南布依族村庄为例[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立克达曲;;论毕教是古彝人形成彝民族的文化轴心[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春艳;;祖灵筒——在农耕文明中凝固的草原灵魂[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华;西双版纳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金尚会;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鲍冬丽;凉山彝族色彩象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金富;彝族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思维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刘东旭;流动社会的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赖毅;彝族生物多样性智慧及其农业生产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才佳兴;黄岗侗寨的人口与家户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鸿;彝汉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峰;衣以“花腰”为表征——云南花腰傣与花腰彝服饰装饰艺术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诗莹;石屏海菜腔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谭芳;图像与讲述·彝寨中的剪花[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施蓉蓉;彝族阿细人的民族文学传承[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媛;栖居·信仰·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倩;火文化对彝族社会生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雨龙;橡胶种植与社会文化变迁[D];云南大学;2011年
9 邱翎;“家支”观念对小凉山彝族地区村级民主选举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王臻;彝族撒尼人经济生活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俊彪;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文化调适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陈庆德,潘盛之,覃雪梅;中国民族村寨经济转型的特征与动力[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3 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案例研究[J];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4 肖青;;中国民族村寨研究省思——以20世纪中叶以来的学术著作为对象的讨论[J];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5 秦莹;;“跳菜”:从村寨走向舞台和市场——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变迁[J];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6 李世康;荞麦与彝族民俗[J];农业考古;1996年01期
7 王卫锋;;人类学视角:文化调适的相对性——对华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再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8 郑晓云;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一个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人类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玉龙;方有信;;神桩(彝族)[J];华夏人文地理;1986年03期
2 普飞;;玛贺念(彝族)[J];华夏地理;1990年01期
3 王路平,傅责中;试论古代彝族宇宙论的产生和形成[J];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4 李世康;彝族镇物[J];寻根;1996年04期
5 王明贵;彝族民俗事象中神秘的三[J];民族艺术;1998年03期
6 马德清;当代彝族作家简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刘志一;奇特的彝族茶文化[J];农业考古;1999年04期
8 孙子乌子;一个彝族女人的爱情故事[J];散文诗;2001年03期
9 牛军;彝族的死亡观与祖先崇拜[J];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2期
10 王黎尔;;薪传之火[J];边疆文学;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大裕;;浅谈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杨宝祝;;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战略研究[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守恩;;19世纪后期山西农村社会的分化与整合[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夏建国;;构建反邪教的农村社会文化[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5 段豫川;石品;;现代管理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郑国全;;日本农村人口过疏化地域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郭平;;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分析[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8 李济春;;浅谈当前农村社会分化原因及治安管理对策[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9 江波;杨晖;;贫困山区农村社会性别关系调查与分析[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10 倪汉祥;;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爱军;“疯狂”的三七[N];21世纪药店;2010年
2 记者 李昌友;红塔区引进18家三七种植大户[N];玉溪日报;2009年
3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标点信息 黄岚;三七腾云驾雾[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保健时报记者 许培军;“三七茶”变身“减肥良药”蒙读者[N];保健时报;2011年
5 记者 赵奕;三七面临绝收 云药板块集体犯愁[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龙舟;三七价格咋才合适[N];云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旭;康美药业囤2000吨三七大赚8亿[N];华夏时报;2010年
8 刘建萍;建水三七产值达990万元[N];红河日报;2008年
9 赵剑红;用机制创新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基础[N];丽水日报;2011年
10 金吉鑫 王怀明;农民做主的“双评双比”[N];农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敏;农村社会个体化与乡镇治理[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平;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胁迫遥感弱信息增强与计算[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聂火云;江西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铭炎;四川彝族、新疆维族HLA-B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6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石培玲;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农村社会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9 王缨;加味小柴胡颗粒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刘碧波;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及其在水、沉积物和农田中的环境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秀芳;六六六在关中盆地典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耿艳辉;泾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毅超;基于Web数据挖掘的作物商务平台分析与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于志华;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现状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越;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晓峰;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2年
7 汪洋;复方三七颗粒剂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礼鹏;论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转型度[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9 张宏杰;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赵莉;在历史与文学之间[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3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4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