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清代四川汉族地区耕牛崇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0:07

  本文关键词:清代四川汉族地区耕牛崇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耕牛崇拜 四川 清代


【摘要】:清代四川汉族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耕牛崇拜习俗。人们供奉、祭祀牛王或牛栏神;将牛当成神物,鞭牛迎春,椎牛祭神;为了犒劳耕牛的功劳,还为其过牛王节。清代四川汉族地区的耕牛崇拜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川西平原地区的耕牛崇拜最为盛行,其次为川南地区和川东地区。这种区域差异是由清代四川稻作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地区手工业、商业对耕牛的依赖程度不同造成的,同时,还受到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崇牛习俗的一定影响。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科部;
【关键词】耕牛崇拜 四川 清代
【基金】:重庆市2012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重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2ZDB20) 重庆市2011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代四川移民与民间信仰变迁研究——以祠庙、会馆为信仰中心的考察”(项目编号:2011QNLS5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4
【正文快照】: 牛是中国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之一。在农业生产中,人与牛的关系具有“双重性”,人类既吃牛和奴役牛,又体恤牛的辛劳。在中国文化中,牛是力量、勤劳、诚实、吉祥和丰足的象征。对牛的熟悉和依赖产生了牛崇拜。牛崇拜是崇拜祖先、祈求丰产等农耕民族文化的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的象征意义之二 先祖图腾[J];中国牛业科学;2012年01期

2 黄崇岳;岭南地区的牛耕与耕牛崇拜[J];农业考古;2005年01期

3 苏春明;析苗族牛崇拜[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丁世忠;论土家族的牛崇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5 杨景淞;;少数民族地区的牛崇拜文化及造型艺术[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青;明清四川岁时习俗的区域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绪良;敦煌变文中的“亦(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阚绪良;《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郑韬;;中唐文人士大夫对洪州宗的接受——以白居易、权德舆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周艳波;岳五九;胡作法;;元稹制诰文简论——兼谈元白与中唐古文运动之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周如月;;元稹悼亡诗研究中若干争论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麦小宇;;“雷神”小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张敬雅;;地理空间位移与元白唱和之关系[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张煜;;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目的、原型等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唐雯;;《文苑英华》诏制部分材料来源考略[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10 赵丽;;论道教音乐对花间词风格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元煦;;玉皇大帝的由来及其信俗发展的原因[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2 史宏蕾;;晋南稷王文化田野考察研究与新绛稷益庙壁画图像文化探索[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试探[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4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的宗教民俗——以神祗奉祀为中心的探讨[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5 高熔;;漳州医药之神造神过程析[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高熔;;闽台的医药之神信仰[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C];2007年

8 程守祯;;扁鹊信仰中的民俗象征符号类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劲松;“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咸晓婷;中唐儒学变革与古文运动嬗递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成福;唐宋农民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7 唐芸芸;翁方纲诗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罗华莉;中国古代公共园林故事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许智银;唐代临淄段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凡州;越南人信仰中的中越共同神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余黎明;《隋唐演义》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D];南昌大学;2010年

5 谷慧;雍陶及其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莉;唐元和时期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蔡伏虹;信由何生?歪脖老母民间信仰的人类学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义;东溪古镇民间信仰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毛连霞;皮陆松陵唱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继华;论中唐“元和体”[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红艳;;南方北方“二月二”习俗比较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2 郑维宽;清代民国时期四川社会风气演变的过程及特点[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李万斌;巴蜀民俗文化略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戴伟华;;区域文化传统与唐诗创作风貌的离合——以楚、蜀文化为例的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程瑜;陈熙;;从三峡民俗看三峡文化的两大特点[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徐春茂;任向阳;李德润;;中国名山系列报道之15 探秘长白山天池[J];中国地名;2008年10期

7 张伟然;湖南岁时习俗的区域差异[J];求索;1994年02期

8 马培汶;三峡民俗文化初探[J];三峡学刊;1996年02期

9 袁靖;;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起源的问题[J];文物;2001年05期

10 段渝;;巴国的历史和文化[J];文史知识;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崇{|;清代徽州盐商的文化贡献之一:捐资兴教[J];盐业史研究;2004年02期

2 马凤兰;;清代咏青诗歌中的地方农耕文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晓波;;清代重臣书画及行情[J];中外文化交流;2009年11期

4 滕兰花;袁丽红;;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5 李运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8年08期

6 熊坤新;我国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研究的现状[J];社会科学家;1988年04期

7 黄清华;朱璧贵;;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杠杆功能[J];民族论坛;1991年02期

8 蔡行健;;独一无二的惠安女装饰[J];科学与文化;1995年03期

9 何明;少数民族酒文化刍论[J];思想战线;1998年12期

10 陈前;;湘西龙村乡村文化的考察[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鹤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浅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2 王平;;中国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无形遗产的保护与发展[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索文清;马晓华;;台湾少数民族服饰概说[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方铁;;在云龙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肖芒;;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逍;郭志超;;从畲汉互动看客家的畲族文化和血缘成分[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7 杨晋涛;;现实的文化和族群——闽西的客家和畲族[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8 雷伏勤;;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9 金少萍;;中西部山区民族原生态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袁少芬;;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经济互动——来自京岛的报告[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胜;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产权(下)[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本报评论员;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N];贵州日报;2005年

3 李永贵;浅谈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N];赤峰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晓林 徐晋;有没有一种说法让所有人都接受[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展演,,旺民族曲艺人气[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记者 谢慧敏邋陈熹 实习生 刘艳美;“恩施民族风情文化周”在汉开幕[N];湖北日报;2007年

7 记者 咏梅;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8 郑晓云(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重视研究少数民族水文化[N];云南日报;2001年

9 记者 马志琼;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打造民族文艺精品[N];甘肃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汪继武;红河:为每个民族创作一部好作品[N];云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庞德英;文化和谐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蔡尚伟;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D];四川大学;2003年

3 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黄丽;湖南维吾尔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园;乾隆与中国玉文化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文青;明清四川岁时习俗的区域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克非;评加拿大媒体对文化多样性的描述——不可忽视的缺憾[D];四川大学;2003年

4 刘宇;论清代孝义文化的发展[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杨新宇;民族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毛绎tD;电视创新与西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D];四川大学;2005年

7 崔献勇;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生态文化保护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坤丽;壮族民歌文化定位的历史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玉香;东山盘瑶节日习俗及其文化表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南;西部地区文化贫困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54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54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