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17至20世纪广西大乌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7:16

  本文关键词:17至20世纪广西大乌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大乌圩 商业


【摘要】: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濒临北部湾,东西两面分别与广东、云南接壤,北靠湖南。珠江水系贯穿于中部,东注广东出海。历史上,珠江水系是广西链接中原、广东、云南的重要商业通道。明朝后期,在社会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广西各地的农业、手工业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沿江农村圩镇纷纷兴起。特别是近代以来,大量的广东商人溯江西进,入桂经商。在广东商人的推动下,广西各地的圩镇逐渐崛起。其中西江流域的戎圩、大乌圩、江口圩更是盛名一时,有“一戎二乌三江口”之美誉。这三大经济圩镇以商业繁荣著称,对促进近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西江流域的大乌圩。以清代商业变迁为主线,利用碑刻、实物、档案文献等资料对大乌圩的建圩时间、商业结构要素、商业网络的构建及大乌圩粤商的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突出清代以来广西大乌圩在西江流域商业发展的角色与地位。最后,总结近代大乌圩商业发展的结构特征,对当今广西西江沿岸经济带城镇化建设提出个人见解。 大乌作为近代广西西江流域的圩镇之一,主要是在广西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置于清代广西社会经济变迁的商业体系之中。本文试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对大乌圩的商业发展状况做整体的考察。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对圩镇学术史的概括与总结,分析目前学术界对圩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结合时政热点提出选题缘由。此外,还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分析清代大乌圩兴起的自然、人文因素及历史背景,明确大乌圩商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第三部分主要从显性商业支撑要素与隐性商业支撑要素两部分内容出发,对清代以来大乌圩的市场空间结构做整体考察,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清代大乌圩商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清代大乌圩的商业发展概况、商业结构、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商业发展所构成的商业网络。然后以历史发展变迁为主线,对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大乌圩商业网络作具体分析,并对这些网络构成的原因、作用加以归纳,从宏观上把握清代至民国时期大乌圩商业发展的变迁规律及其经济效用辐射程度。 第五部分以大乌圩列圣宫为研究切入点,探讨清代大乌圩粤商的宗教信仰与维持经商秩序的关系问题,以了解粤商客居异乡的经商理念。 第六部分总结近代大乌圩发展的特征,指出大乌圩的商业发展类型、市场地位及大乌商业发展的模式。 最后一部分概括近代大乌圩的历史影响与商业地位,并对当今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清代 大乌圩 商业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9;F12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绪论9-17
  • (一) 大乌圩:了解近代广西西江流域商业发展的窗口9
  • (二) 圩镇史研究的源远流长与方兴未艾9-16
  • 1.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圩镇史的研究概况9-10
  • 2. 国内相关圩镇史研究概况(包括港澳台学者)10-16
  • (三) 资料的来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16
  • (四) “大乌圩”的界定16-17
  • 二、明清时期大乌圩商业发展的自然、人文环境因素及其历史背景17-27
  • (一) 自然环境17-19
  • 1. 气候条件18
  • 2. 地形地貌18
  • 3. 河流与水文18-19
  • 4. 种类繁多的物产资源19
  • (二) 人文环境19-25
  • 1. 大乌建圩考20-22
  • 2. 大乌圩所处行政体系22-23
  • 3. 民族与语言23
  • 4. 民俗风情23-24
  • 5. 独特的广东音乐文化24
  • 6. 浓厚的人文气息24-25
  • (三) 明清时期广西圩市兴起的历史背景25-27
  • 三、清代以来大乌圩空间市场结构的透析27-36
  • (一) 显性的商业支撑要素27-33
  • 1. 河流27
  • 2. 码头27-28
  • 3. 商道和桥梁28-29
  • 4. 会馆并戏台29-30
  • 5. 庙宇30-31
  • 6. 骑楼31-32
  • 7. 广东商人32-33
  • (二) 隐性的商业支撑要素33-36
  • 1. 政府对商业环境的治理33-34
  • 2. 政府维护商业秩序34-36
  • 四、明清以来大乌圩商业发展及其与周边圩镇的商业市场网络的构建36-60
  • (一) 清代大乌圩商业发展与商业网络的构建36-44
  • 1. 清代大乌圩商业发展及其经济结构特征36-41
  • 2. 清代大乌圩商业发展的特点41-43
  • 3. 清代大乌圩商业网络的构建43-44
  • (二) 近代大乌圩商业网络的拓展44-54
  • 1. 专业市场行业的增加44-46
  • 2. 商品新品种及新行业的增加46-48
  • 3. 大乌圩与各级市场网络的构建与发展48-54
  • (三) 大乌圩商业市场网络形成的作用54-55
  • 1. 大乌商业网络的形成,显示了市场机制运行的规律54-55
  • 2. 大乌商业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地域内资源的有效配置55
  • 3. 大乌商业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区域内民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55
  • (四) 大乌圩商业市场网络构成之动因探析55-59
  • 1. 政府开发边疆政策及移民的植入56-57
  • 2. “西米东输”格局下的商业影响57-58
  • 3. 商人会馆的推动58-59
  • (五) 小结59-60
  • 五、大乌列圣宫——透视清代大乌粤商的宗教信仰与商业秩序维护的窗口60-67
  • (一) 清代大乌列圣宫的主要神明崇拜60-61
  • (二) 列圣宫的建立与圩市商业环境维护之原因性分析61-63
  • 1. 列圣宫的建立是大乌粤商维持商业诚信系统的重要场所61
  • 2. 列圣宫的修建是大乌粤东商人联系乡谊、维持商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5361-62
  • 3. 商业发展与神明信仰的相互推进是大乌粤商维系商业秩序的重要保障62
  • 4. 清代商业行业神明信仰普遍化影响下的商人信仰格局62-63
  • (三) 粤东商人的宗教信仰对商业秩序维护的重要性分析63-65
  • 1. 宗教信仰所拥有的法律规范性63
  • 2. 商人通过神明崇拜来加强自我约束63-64
  • 3. 商人通过神明崇拜活动来加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64
  • 4. 商人通过庙宇的修建来消除土客矛盾64-65
  • (四) 官府、商人的互动与商业秩序的维护65-66
  • (五) 小结66-67
  • 六、近代大乌圩的特征67-71
  • (一) 与明清时期江南各专业型市镇相比较,近代大乌圩是集交通枢纽、商品集散地于一身的综合型圩镇67-68
  • (二) 与广西西江流域的两大经济圩镇相比,大乌圩在三大经济圩镇的市场体系中处于次要市场地位68-69
  • (三) 与江口圩发达的经纪业相比较,大乌圩的发展呈现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69-71
  • 七、大乌圩的历史影响与启示71-73
  • 主要参考文献73-76
  • 大事记76-82
  • 附录·重要碑刻资料82-107
  • 后记107-1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璞,李静;明代以来江南市镇的内涵与发展——太湖南部四镇的个案剖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2 龙雪梅;;以圩市窥探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 对清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明胜;;清代中后期到民国初期广西西江流域经济变迁管窥——以平南县大安镇为视窗[J];传承;2009年10期

4 宾长初;广西近代圩镇的发展和特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黄滨;论近代广西城镇经济的“无东不成市”格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龚关;近代华北集市的发展[J];近代史研究;2001年01期

7 赵世瑜,孙冰;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3年02期

8 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J];历史教学;1964年05期

9 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J];历史研究;1983年01期

10 许檀;清代河南赊旗镇的商业——基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炜;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敏捷;宋代江南市镇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洋;明清平凉地区城镇体系与内部空间结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卢敏生;近代桂东北农民与市场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江敏;近代融江流域商品流通与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邵华;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熊梅;清代晋南地区镇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日升;清代广西桂平梧道区域交通与商业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4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74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