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内涵流变与地方文化创造——都柳江下游富禄花炮节探析
本文关键词:节日内涵流变与地方文化创造——都柳江下游富禄花炮节探析
【摘要】:清朝雍乾时期都柳江河道的疏浚与治理,吸引了来自闽粤的客家移民来到广西富禄定居经商。富禄"三月三"花炮节原本是闽粤籍客家人所带来的与天后信仰相契合的节日,却因为不同时期移民境遇及人群关系的嬗变,逐渐衍生为三个不同时间和空间依次进行的花炮节,并在长期的文化互动过程中最终成为侗族与汉人共同参与的地方盛典。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关键词】: 都柳江 富禄 花炮节 移民 文化创造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07JJD840199)
【分类号】:K89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富禄苗族乡”位于广西省三江县。富禄花炮节始于清末,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富禄乡河滩上都会举行隆重的抢花炮活动,除“三月三”花炮节以外,富禄乡还有葛亮屯和八百街的花炮节,这意味着在富禄乡有三个不同的人群拥有同样的节日习俗。然而不同人群对花炮节的操演和理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J];清史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军;;从“国家—社会”视角进行的人民公社史研究[J];北京党史;2009年04期
2 黄志繁;;神明信仰与土客关系——清代上犹县营前观音堂碑文的解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夏国锋;;村庄公共生活:历史变迁与外力形构——鲁西南夏村的个案考察[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横田浩一;;潮汕地区村落的族群标签与其历史演变——以潮州市饶平县X村的宗族与移居传说为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江伟;钱乐制;;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魏金济;瞿宏州;;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以大合坪乡马安潭村杨氏佛坛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陈春声,陈树良;乡村故事与社区历史的建构——以东凤村陈氏为例兼论传统乡村社会的“历史记忆”[J];历史研究;2003年05期
8 王健;;明清以来江南民间信仰中的庙界:以苏、松为中心[J];史林;2008年06期
9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10 李翠玲;;社神崇拜与社区重构——对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的个案考察[J];民俗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扬;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靳阳春;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平亮;卷入“大变局”[D];厦门大学;2004年
6 俞黎媛;福建张圣君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传;华南学派探渊[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郑向东;古代韩江流域经济地理研究(秦~元)[D];暨南大学;2011年
3 斯军;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区域典型水神信仰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周琼瑶;农村公共文化内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沈月春;“宗族乡村”的民间信仰[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米守嘉;走西口移民运动与蒙汉交汇区村落习俗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刘小文;走西口移民运动与蒙汉婚俗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李宛荫;明清临汾帝尧崇祀与地方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平亮;明清南昌西山万寿宫与地方权力体系的演变(1550-1910)[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岳精柱;清代巴山移民土著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京生,尹昌龙;移民主体与深港文化[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年12期
2 彭福荣;黎燕敏;;乌江流域古代移民与文化多样性述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万资姿;王虎学;;从“物质能量型”到“信息符号型”——论人类文化创造模式的符号化转换[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4 王肇磊;;清代移民与鄂西北的商业和市镇发展——以十堰市为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5 马伟明;;岭南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浅论[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何生海;;草原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亲和——以天水移民为研究视角[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山下晋司;;多文化共生:跨国移民与多元文化的新日本[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张清改;;浅谈信阳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基本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5期
9 李燕;实践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探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10 邹登顺;论元明清三峡地区的移民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江都;;关注移民村(点)的小康社会文化建设[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2 李金齐;;在文化自觉和文化创造的互动中构建和谐文化世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连山;;文化多元化原则对传统节日研究的启发性意义[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4 朱人求;;儒家文化发生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创新[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5 许维勤;;移民传统与海洋文化——诠释闽南文化的两大基点[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缪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体系的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薛军力;徐鲁航;;台湾文化的形成与特点[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谢重光;;第三届闽台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9 金学渊;;闽台文化与祖国统一[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10 黄发玉;;深圳与纽约城市文化比较[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袁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N];浙江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珍视非典时期群众的文化创造[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董阳;文化的春天在哪里[N];人民日报;2010年
4 微山一中校长 王玉强;文明的自觉与文化的自强[N];济宁日报;2010年
5 刘根生;文化进入“模仿秀”时代 应“向庸众宣战”[N];音乐生活报;2010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梁若冰;让每个公民沐浴到文化春雨[N];光明日报;2011年
7 河北读者 袁跃兴;文化岂能复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余秋雨;艰难的文化[N];解放日报;2011年
9 李洪峰;要尊重文化[N];安阳日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文化的双重功能不可偏废[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杜红艳;布达佩斯学派文化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国静;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刘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述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黄杭杭;英国华裔学生双语双文化性身份认同形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德义;从多元文化到多元文化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陶永生;西方视域中“中国情结”的复调景观[D];山东大学;2007年
6 朱大卫;论马克思文化哲学观的实质和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7 朱益峰;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解读[D];山西大学;2010年
8 郭继成;中国文化建设的范式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克非;评加拿大媒体对文化多样性的描述——不可忽视的缺憾[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晁舸;文化遗产名实问题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6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7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