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领事夫人笔下的新疆形象与书写策略
本文关键词:英国领事夫人笔下的新疆形象与书写策略
【摘要】:本文从文化研究视域出发,主要以1900-1950年间曾旅居新疆的两位英国领事夫人的旅居记述为文本,分析她们笔下的新疆——停滞、蒙昧软弱,却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形象,以及隐含的帝国书写策略——挪用、否定贬低、审美、自我确认,以及个人化,说明旅行文本与政治的共谋,旅行书写是一种政治介质。
【作者单位】: 新疆工程学院基础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新疆形象 书写策略 旅行书写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英国在新疆南部重镇喀什噶尔(现在的喀什市)建立领事馆的1908-1948年间,有两位英国领事夫人来此居住,写下了游记,记录自己在新疆的旅居生活。首位英领事夫人凯瑟琳·马嘎特尼(Katherine Macartney)以她17年的喀什旅居生活为蓝本,著有《一位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An En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刘瑞瑞;王广华;;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周剑;;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4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杨媛;;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9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罗少清;;吉卜林的殖民主义情结——解读《基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地方性知识:乡土文学抵抗“去域化”的叙事策略——以四川乡土文学发展史为例[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陆克寒;;瞿秋白“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新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7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9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李今;;晚清语境中的鲁滨孙汉译——《大陆报》本《鲁滨孙飘流记》的革命化改写[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8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6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农海华;“蛮贼首领”与“英雄祖先”:多元族群比较视域中的侬智高形象[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伟;;宋代禅林笔记的忆古情结与书写策略[J];文学遗产;2011年06期
2 彭佳;;论台湾原住民的书写策略: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观察[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3 巫洪亮;;修辞伦理化与想象“共同体”——“十七年诗歌”意识形态书写策略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王志彬;;回归、返魅与讲故事——论排湾族作家亚荣隆·撒可努的书写策略[J];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11期
5 杨红英;;《论语与鸡》的民俗书写策略[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陈红玲;;回归身体与心灵体验的女性书写策略[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方忠;;女性意识的张扬和文化意蕴的凸显——论韩素音《青山不老》的书写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张三夕;;医疗史的另一种叙事——评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的书写策略[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9 孙胜忠;;穿古装唱新戏——论《寻欢作乐者的历史》的书写策略[J];外国文学;2014年03期
10 游路湘;反传统文化的又一形式——论鲁迅小说的男性书写策略[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佩玲;论当代马英文学的反霸权与反国族建构书写策略[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丽莉;论哈金《等待》的书写策略[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许正;解严后眷村小说书写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冬雪;分析新维多利亚小说《占有》的历史书写策略[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9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7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