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广州老字号“成珠楼”的盛衰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28 18:24

  本文关键词:广州老字号“成珠楼”的盛衰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广州老字号 成珠楼 饮食文化 文化遗产


【摘要】:广州老字号“成珠楼”历史悠久,至2000年结业为止,已经走过了200多个春秋,它们这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它们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成珠楼创建的社会条件。成珠楼的创建,根植于历史悠久的饮茶文化,得力于当地广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宜人气候和丰富物产,依赖于当时广州繁荣发展的商品经济等,促使了成珠楼的诞生。 第二部分主要对成珠楼兴衰历程与原因进行了叙述与分析。首先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成珠楼兴盛与衰亡过程,从光绪年间的梁殿华到梁氏第二代,再到1947年的梁氏第三代,正是成珠楼最兴盛时期;1956年到2000年,成珠楼在这几十年间历经坎坷,几经沉浮,最终倒在了中国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其次分析了成珠楼兴盛的原因。其兴盛的原因主要是成珠楼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表现在产品质量上乘、经营管理得法、注重品牌保护、特色服务优质,以及地理位置优势;最后总结了成珠楼衰亡的原因,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方面是企业外部的客观原因,其中包括体制冲击以及地理优势渐失,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自身原因,主要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经营观念陈旧、产品结构老化、没有注重品牌的宣传和保护以及经营机制僵硬等。总结出成珠楼兴盛的成功经验以及衰亡的教训与启示,然后以点带面,为大多数老字号的发展道路给予了借鉴与警醒。 第三部分最后总结出成珠楼对广州老字号发展的启示。除了政府支持外,企业还要从品牌战略的角度寻求新的发展与创新,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及营销理念创新等。
【关键词】:广州老字号 成珠楼 饮食文化 文化遗产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价值9-10
  • 1.1.1 选题的缘由9
  • 1.1.2 研究价值9-10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资料10-13
  • 1.2.1 著作类10-11
  • 1.2.2 论文类11-12
  • 1.2.3 其他12-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成珠楼创建社会条件14-18
  • 2.1 地理环境14-15
  • 2.2 人文环境15-16
  • 2.2.1 "食在广州"的历史悠久15
  • 2.2.2 广州饮茶之风盛行15-16
  • 2.3 经济背景16-18
  • 第三章 成珠楼的兴衰与原因18-26
  • 3.1 成珠楼的兴盛18-19
  • 3.2 成珠楼兴盛的原因19-21
  • 3.2.1 产品质量上乘19-20
  • 3.2.2 经营管理得法20
  • 3.2.3 注重品牌保护20-21
  • 3.2.4 特色服务优质21
  • 3.2.5 地理位置优势21
  • 3.3 成珠楼的衰亡21-22
  • 3.4 成珠楼衰亡的原因22-26
  • 3.4.1 企业外部的客观原因22-23
  • 3.4.2 企业内部自身原因23-26
  • 第四章 成珠楼对广州老字号发展的启示26-33
  • 4.1 政府支持26-29
  • 4.1.1 制定有利于老字号发展的政策26-27
  • 4.1.2 店铺租赁给予优惠27
  • 4.1.3 安排专项发展资金27-28
  • 4.1.4 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28
  • 4.1.5 加强和完善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和立法28
  • 4.1.6 深入挖掘老字号无形价值28-29
  • 4.2 企业自救29-33
  • 4.2.1 保证优质是品牌的立足之本29
  • 4.2.2 提升文化是品牌的灵魂29-30
  • 4.2.3 不断创新是品牌的活力之源30-32
  • 4.2.4. 服务完善是品牌的关键32
  • 4.2.5 优秀人才是品牌的支撑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8
  • 致谢38-39
  • 附录39-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平;;品牌与中学生心理[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6期

2 张春明;郭利芳;沈雷;;牛皮手工饰品品牌风格研究[J];装饰;2006年10期

3 廖振华;赵悦;吴素萍;;江西傩文化的品牌建立与传播[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夏颖;;对文化产业品牌的思考[J];黑河学刊;2009年03期

5 陈丹妮;;“存同”与“求异”——老字号品牌符号的更新之路[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Z1期

6 秦维财;;浅谈广告创意[J];丝绸之路;2011年16期

7 孙海燕;快餐业的品牌文化对生活的影响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1年01期

8 ;时尚经典 设计理念 品牌文化的互动平台——2006上海时装周博览会[J];流行色;2006年12期

9 冷冰;;品牌塑造必须基于品牌文化——以中国移动子品牌“动感地带”的成长为个案[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10 仲建春;;融资与融文化[J];时尚北京;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报换;;创新老字号品牌文化与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2 马明军;;清真餐饮老字号“老孙家”的规模发展与运营[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3 杜树雷;;激活老字号品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4 程洪智;;品牌文化:太阳能企业发展的源泉[A];2011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吕淑梅;夏海斌;胡艳华;;引爆黑色[A];湖北省第十一届楚天创新包装设计评比论文集[C];2004年

6 ;建设品牌文化 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福建企业文化在创新——福建省企业文化创新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连喜;曹华;;打造天工品牌 建设特色文化[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樊涛;;品牌文化建设的五个关键[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姜含春;;品牌文化和茶业品牌战略[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邢颖;;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全聚德再创新辉煌[A];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耀 楼肇良;保护知识产权浙江老字号迎来盛放季节[N];国际商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潘继红;北京市民饱了口福饱眼福[N];国际商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肖江;2009年沈阳地区老字号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调查报告[N];沈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叶琳;加盟老字号高门槛让投资者却步[N];国际商报;2011年

5 陶蓁 林鸣 孙美星;“老字号”的生存新法则[N];经理日报;2011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郝昱;老字号传承创新才能活下去[N];中国贸易报;2011年

7 记者 韦铭;一批老字号企业原厂房将变身旅游区[N];南京日报;2008年

8 《商务时报》记者 范淑华;品牌专家为老字号企业改制解惑[N];商务时报;2009年

9 一鸣;国家鼓励老字号企业引进外资[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黄伟伟;食品老字号纷纷加盟北京品牌协会[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露阳;老字号的文化属性如何影响其延伸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杨禅中;中医医院品牌文化构建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4 王颖超;传统再生产与品牌文化的打造[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耿佩民;服务企业品牌的培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v,

本文编号:1109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09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