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赤祖德赞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6:23

  本文关键词: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赤祖德赞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吐蕃 东向融合 赤祖德赞


【摘要】: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利用藏汉文原始史料,对吐蕃王朝(the Tu-Bo Dynasty)东向发展与融合的历史,以及赤祖德赞(khri gtsug lde brtsan)进行了全面而又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八章,约十六万字。第一章,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价值和基本研究思路。第二章,从多种学科的角度分析并申述了藏汉历史渊源关系,证明自古以来西藏高原与中原文明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同时,从历史大观纵横两面立体地探讨了吐蕃东向发展的动因与融合的纽带。并且认为:吐蕃处于隋唐——中国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吐蕃的东向发展与融合,正是她加入到这一时代进程的具体表现。由此不仅丰富了我国隋唐时代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内容,促进了藏族自身的最终形成,而且加快了吐蕃与中原文明的交流及藏族的发展,加速了藏族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甚至对后来我国河西陇右等地区的民族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章,介绍了吐蕃东向发展的主要过程,其中讨论了吐蕃东向发展的手段战争与融合的交叉关系及其影响。宏观地展现了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唐蕃之间包括战争在内的多方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融合与发展途径。第四章,探讨了吐蕃时期融合的特点、内容和方向。重点讨论了吐蕃进入河陇地区的历史以及在吐蕃治下河陇部族的融合情况;此外对陷蕃的唐人(如使者、俘虏等)的作用以及文化交流(如佛教往来)对融合的作用等问题也做了讨论。 第五章至第八章,是以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为大背景,对赤祖德赞及其历史地位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分析和探讨了他继位的复杂背景、继位后采取的政策和推行内部革新及其原因、过程、性质和结果等问题;讨论和分析了赤祖德赞时期的唐蕃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Bo and the Tang Dynasties)进程,特别是系统分析了赤祖德赞和钵阐布(dpal chen po)采取措施推动唐蕃关系改善直至实现了长庆唐蕃会盟的经过;此外还细研了引发宫廷政变以至于赤祖德赞被弑的真正原因,详细地分析了发生这一系列事件的深刻而真实的社会、政治等背景和原因,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是佛本斗争所致。论文还对赤祖德赞做出历史的评价;对所谓朗达玛灭佛进行了分析;等等。论文对这一系列问题做了新的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期望把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
【关键词】:吐蕃 东向融合 赤祖德赞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2
  • 第一章 绪论12-28
  • 第一节 选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2-13
  • 第二节 选题的内涵、研究的范围和价值13-20
  • 一、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的诸要素14-15
  • 二、探讨唐蕃战争的特点、影响和评价15-17
  • 三、关于赤祖德赞和钵阐布研究17-20
  • 第三节 研究状况与资料特点20-28
  • 一、以往研究览略20-22
  • 二、资料的运用和特点22-24
  • 三、研究方法和理论问题的探讨24-28
  • 第二章 吐蕃东向发展的历史形成28-71
  • 第一节 吐蕃东向发展的渊源背景28-41
  • 一、考古研究的支持28-32
  • (一) 西藏旧石器文化与中原文明28-29
  • (二) 西藏新石器文化与中原文明29-31
  • (三) 西藏金属时代文化与中原文明31-32
  • 二、文献记载的印证32-38
  • (一) 从古籍看吐蕃起源与中原的联系32-33
  • (二) 夏商周时代古羌人的迁徙和作用33-36
  • (三) 古羌人自先秦迁徙青藏高原的遗迹36-38
  • 三、汉藏渊源关系的旁证38-41
  • 第二节 吐蕃东向发展动因与融合纽带41-50
  • 一、吐蕃东向发展的综合因素41-42
  • 二、地理、交通和经济等原素42-45
  • 三、隋唐统一与吐蕃东向发展的政治动因45-50
  • (一) 藏族先民与诸多民族交往的史实45-46
  • (二) 隋唐的统一与融合趋势46-50
  • 第三节 吐蕃东向发展之媒——和亲及其影响50-62
  • 一、唐朝对吐蕃产生的凝聚力50-52
  • 二、文成公主与唐的中心理念52-54
  • 三、唐蕃再次和亲54-57
  • 四、和亲后唐蕃双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57-60
  • 五、两公主促进吐蕃佛教发展的意义60-62
  • 第四节 吐蕃血缘部落联盟及其军事兴起62-71
  • 一、吐蕃血缘部落的起源与特点62-65
  • 二、吐蕃的兴起与东向发展之步65-67
  • 三、在军政建制中血缘关系的特点67-69
  • 四、血缘家族世袭军事集团的兴起69-71
  • 第三章 吐蕃的扩张战争与融合的交织71-102
  • 第一节 吐蕃东向发展与噶尔家族发动的战争71-80
  • 一、吐蕃军事集团进攻与东向发展的开始71-74
  • 二、噶尔家族与唐朝争夺西域的战争74-78
  • 三、噶尔家族后裔在唐的服役事迹78-80
  • 第二节 吐蕃东向发展之点——占据河西九曲80-91
  • 一、唐蕃神龙会盟80-81
  • 二、吐蕃占据河西九曲81-83
  • 三、在唐蕃战和对峙下金城公主的作用83-84
  • 四、吐蕃为占据九曲等事宜与唐的争执84-87
  • 五、赤德祖赞奉送和好书信87-88
  • 六、唐蕃赤岭划界与互市和好88-91
  • 第三节 唐蕃清水会盟与唐对局势的逆转91-102
  • 一、唐蕃清水会盟91-94
  • 二、泾原兵变对吐蕃的影响94-97
  • 三、平凉劫盟97-98
  • 四、唐对局势的逆转98-102
  • 第四章 吐蕃统治河陇部族与东向融合102-133
  • 第一节 吐蕃势力向河陇的扩展102-113
  • 一、唐军破大小勃律和规复河西九曲地102-104
  • 二、吐蕃乘"安史之乱"向陇右发展104-107
  • 三、唐河西战略与吐蕃向河西的扩展107-109
  • 四、长安危局的解除109-111
  • 五、唐蕃互使及唐对吐蕃势力遏制111-113
  • 第二节 吐蕃本部治下的部族境遇113-123
  • 一、落入吐蕃的唐人113-116
  • 二、吐蕃境内唐人的境遇116-118
  • 三、没蕃唐人在吐蕃的作为118-120
  • 四、唐朝僧人及佛教对吐蕃的贡献120-123
  • 第三节 吐蕃统治河陇部族及其民族融合123-133
  • 一、吐蕃治下的河陇部族123-125
  • 二、吐蕃对河陇的政治和军事统治125-126
  • 三、吐蕃对河陇的经济统治126-127
  • 四、吐蕃治下河陇佛教文化的发展127-129
  • 五、吐蕃治下的融合状况129-133
  • 第五章 赤德松赞和赤祖德赞对唐关系的改善133-157
  • 第一节 重用主和派人物钵阐布为相133-140
  • 一、钵阐布名称及其职官注解133-134
  • 二、两个钵阐布及其产生的背景134-137
  • 三、钵阐布班第·定埃增的身世137-140
  • 第二节 唐敕吐蕃宰相钵阐布及事宜的商谈140-144
  • 一、敕吐蕃宰相沙门钵阐布140-142
  • 二、唐蕃关系改进与释放官员事宜142-144
  • 第三节 "三州"问题及敕尚绮心儿等书144-151
  • 一、有关"三州"问题的由来144-147
  • 二、钵阐布倡议归还唐的"三州"147-149
  • 三、敕吐蕃宰相尚绮心儿等书149-151
  • 第四节 唐蕃"三州"交涉与商谈和盟151-157
  • 一、因吐蕃与回鹘战事延误归还151-153
  • 二、从和好大局处理边事153-154
  • 三、唐蕃"三州"交涉经过154-157
  • 第六章 赤祖德赞(赤热巴坚)的改革157-175
  • 第一节 赤祖德赞继位前的危机与革新157-163
  • 一、吐蕃统治危机的表现157-160
  • 二、牟尼赞普的"四大供"和"三均财富"160-161
  • 三、赤德松赞进一步的佛教革新161-163
  • 第二节 赤祖德赞对吐蕃制度的重大改革163-170
  • 一、继位和设置年号163-165
  • 二、继承前代政策和革新精神165-167
  • 三、极力扶持佛教的重大举措167-168
  • 四、赤祖德赞与钵阐布(甲、乙)168-170
  • 第三节 赤祖德赞推行制度改革的意义170-175
  • 一、以佛教为思想武器巩固统治地位170-172
  • 二、有利于削弱军事贵族再度威胁朝政172-173
  • 三、推动和盟及唐蕃关系的改善173-175
  • 第七章 赤祖德赞与唐蕃会盟及他的命运175-191
  • 第一节 和盟成为赤祖德赞时期的大趋势175-180
  • 一、和盟成为最大的议题175-177
  • 二、会盟之前的局势177-180
  • 第二节 赤祖德赞与唐蕃会盟180-184
  • 一、唐蕃在长安的会盟180-181
  • 二、唐蕃在逻些的会盟181-182
  • 三、《唐蕃会盟碑》的重要价值和意义182-184
  • 第三节 宫廷政变与赤祖德赞的命运184-191
  • 一、会盟促进唐蕃关系的大发展184-185
  • 二、发生宫廷政变的原因分析185-186
  • 三、宫廷政变的经过和结果186-189
  • 四、历史评价189-191
  • 第八章 吐蕃灭亡与其东向发展的余声191-202
  • 第一节 达磨灭佛辩与吐蕃的崩溃191-195
  • 一、所谓朗达玛灭佛分析191-192
  • 二、灭佛后佛教民间化的发展192-193
  • 三、吐蕃王朝的崩溃193-195
  • 第二节 吐蕃灭亡后东向与融合的余声195-202
  • 一、唐朝规复失地与诸部归唐趋势195-196
  • 二、吐蕃部落的融合与发展196-198
  • 三、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的走向198-200
  • 四、基本结论200-202
  • 主要参考文献202-209
  • 附录1209-210
  • 附录2210-21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12-2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敏;汉藏两族人和话同源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2 汤开建;;五代宋金时期甘青藏族部落的分布[J];中国藏学;1989年04期

3 谭立人;周原孙;;唐蕃交聘表[J];中国藏学;1990年02期

4 古瑟普·詹纳;杨元芳;陈宗祥;;西藏拉萨出土的古人类遗骸[J];中国藏学;1990年04期

5 苏晋仁;;蕃唐噶尔(论氏)世家(上)[J];中国藏学;1991年01期

6 苏晋仁;;蕃唐噶尔(论氏)世家(下)[J];中国藏学;1991年04期

7 侯石柱;;西藏考古工作述略[J];中国藏学;1992年01期

8 石硕;;西藏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对认识西藏远古文明的价值[J];中国藏学;1992年01期

9 才让太;七赤天王时期的吐蕃本教[J];中国藏学;1995年01期

10 邵文实;;尚乞心儿事迹考[J];敦煌学辑刊;1993年02期



本文编号:1116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16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