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7:08
本文关键词: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
【摘要】: 徽州民间信仰是徽学研究中颇具学术意义的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文书和文献资料,对此作专题讨论。 论文首先以徽州文书为中心,对徽州的太子神作出考证,认为通真太子即张巡,但是徽州又普遍存在两者并祀,,以及不同太子神共同信仰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徽州民间,不仅存在张巡之多种称谓,而且存在以汪华之子为通真太子的情况。这些均反映出徽州民间诸神信仰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进而通过分析指出,徽州民间诸神得以崇奉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符合儒家准则,儒是徽州民间诸神的主要特色。其次,考察徽州宗族对内神、外神信仰的不同态度,分析宗族以外神服务内神的宗旨及其礼法的最终目的,由此得出徽州民间信仰具有宗族化特征。再次,分别以“会”和“戏”为视角讨论徽州的民间信仰活动与习俗,分析徽州会社的兴盛原因及其信仰特征,继以关帝会、祝圣会为例考察其中反映的信仰习俗;并且以目连戏为中心,考察了徽州的演戏娱神与信仰活动及相关习俗。最后,对徽州民间信仰的建筑景观,以及基于此类建筑景观的楹联与信仰文化现象作出初步阐述。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勾勒徽州民间信仰的基本状况。
【关键词】:徽州 民间信仰 信仰习俗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8;K2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ABSTRACT)6-7
- 导言7-22
- 一 关于徽州民间信仰之概况7-11
- 二 关于研究现状11-18
- 三 关于本论文18-22
- 第一章 张王、太子及相关诸神——徽州文书所见民间诸神信仰22-41
- 一 黟县两太子神考22-25
- 二 绩溪太子神考略25-27
- 三 关于张巡之称呼27-28
- 四 误以汪华之子为太子神之由28-35
- 五 汪华、张巡诸神崇拜形成的根本原因35-37
- 六 儒神及其作用37-39
- 七 小结39-41
- 第二章 内神、外神与宗族的态度——民间信仰的宗族化41-64
- 一 宗族对内神的态度41-45
- 二 宗族对外神的态度45-49
- 三 外神服务内神49-52
- 四 宗族对宗教的双重态度及原因52-57
- 五 妇女的外神信仰57-60
- 六 信仰的宗族化特征60-62
- 七 小结62-64
- 第三章 信仰的组织与组织的信仰——会所反映的信仰习俗64-86
- 一 徽州会社的祭祀与信仰特征64-68
- 二 徽州会社兴盛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68-75
- 三 信仰的会形式与经济功能:以关帝信仰为例75-79
- 四 信仰习俗与信仰活动:以祝圣会为例79-84
- 五 小结84-86
- 第四章 演戏娱神与信仰活动——以目连戏为考察中心86-106
- 一 演戏酬神的兴盛86-93
- 二 目连戏的宗教色彩93-97
- 三 目连戏中的五猖神信仰活动97-100
- 四 目连戏所反映的其它信仰习俗100-105
- 五 小结105-106
- 第五章 民间信仰的建筑景观——信仰的物质文化载体106-130
- 一 与信仰有关的建筑景观106-117
- 二 堪舆风水与建筑习俗117-120
- 三 楹联与信仰文化120-128
- 四 小结128-130
- 结语130-135
- 一 基本结论130-133
- 二 后续研究瞻望133-135
- 参考文献135-153
- 附录153-185
- 一 徽州民间主要信仰诸神153-154
- 二 《祈神奏格》相关资料摘录154-183
- 三 婺源《双杉王氏宗谱》有关资料选录183-185
- 附图185-191
- 后记191-1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亮;营娟;;徽州丧葬仪式音乐研究——以歙南岔口丧葬仪式音乐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陈元贵;魏雪苑;;迎神赛会场域中的宗族盛典——明清徽州民间舞蹈的二维解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01期
3 潘婧;;“板凳龙”背后的文化徽州[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1121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2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