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明清以来平遥官沟河水利开发与水利纷争

发布时间:2017-11-02 23:22

  本文关键词:明清以来平遥官沟河水利开发与水利纷争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以来 官沟河 洪水灌溉 资源禀赋 水环境变迁


【摘要】:资源问题,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在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的前提下,自然资源禀赋成为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当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均衡出现倾斜的时候,会给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内部冲突的发展和蔓延。尤其是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围绕着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了本地特有的经济结构。传统的人文因素与地理环境演变的模式认为,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而自然环境恶化带来了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加剧,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笔者认为,对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抵抗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恶劣环境的有效手段。建立在引洪基础上的作物选择、耕作制度、分水制度等给流域内村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维持了当地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但是,在人口增殖、土地开发利用率加大的情况下,水资源稀缺性日益加重,产生了对洪水资源的争夺。绵延不绝的争夺冲击了原有的水利秩序,流域内村庄试图通过制度调整与分水技术改进来维持村庄间的水利秩序,却没有认识到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产生的纠纷不可避免。结构性的贫困存在,生产力没有大的提高前提下,该区域单纯依赖资源而生存和发展的状况不会改变。本文即是以山西平遥县官沟河流域引洪灌溉为例,利用当地保存的碑刻资料、县府志资料等,运用长时段的眼光,审视了发生在流域内的水利纠纷。水利纠纷具体原因复杂多样,诉讼标的也不尽相同,根源于资源禀赋的经济形态。虽则有缓解人口压力的迁移与流动,也有经商等副业补充,但是该区域恶劣的环境
【关键词】:明清以来 官沟河 洪水灌溉 资源禀赋 水环境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8;K29
【目录】:
  • 引言16-25
  • 第一章 官沟河水利开发历史25-39
  • 1.1 官沟河概况25-27
  • 1.2 流域内村庄的基本状况27-34
  • 1.2.1 村庄概况28-32
  • (1) 社会经济状况28-31
  • (2) 社会构成及信仰状况31-32
  • 1.2.2 村庄的差序格局32-34
  • 1.3 “三七分水”与“小水独用”用水制度的形成34-39
  • 1.3.1 万历时期“上轮下次,周而复始”规则的形成34-36
  • 1.3.2 乾隆道光时期“三七分水”与“小水独用”规则的形成36-37
  • 1.3.3 渠道建设与水权保障体系形成37-39
  • 第二章 流域内水利纠纷状况及解决机制39-54
  • 2.1 碑刻资料中水利纠纷概况39-40
  • 2.2 水案——并未完结的历史事件40-51
  • 2.2.1 明清时期水利纠纷及其解决机制40-41
  • 2.2.2 民间力量对道光时期水利秩序的整合41-43
  • 2.2.3 民国时期全流域内爆发的水利纠纷及其解决经过43-49
  • (1) 民国年间水利纠纷的背景43-45
  • (2) 水利诉讼经过45-46
  • (3) 园地——民国时期诉讼的标的46-49
  • 2.2.4 解放后水利纠纷及其解决机制49-51
  • 2.3 长时段: 社会史的一种分析视角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58
  • 致谢58-5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淑清;;关中地区水利纠纷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12年01期

2 张爱华;;“进村找庙”之外: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勃兴[J];史林;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德楠;工程、环境、社会: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3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33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