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伊犁锡伯人社会生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2:18

  本文关键词:伊犁锡伯人社会生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伊犁 满洲 锡伯部 变革


【摘要】:历史上锡伯部曾是我国东北一个古老的部族,明末清初其隶属于科尔沁蒙古。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政府用重金从科尔沁蒙古赎回锡伯、卦尔察等部众,编入满洲八旗;并分派至东北各军事要地驻防,随后南迁至盛京及其周围各城。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盛京千余名锡伯官兵奉旨迁往西极伊犁,开始他们长达170余年的戍边历程。西迁伊犁后,满洲锡伯部开始独立建营,以锡伯之名称著于世。锡伯营八旗编制,在肥沃的伊犁河南岸建立八个牛录。锡伯八旗官兵主要的军事任务就是驻守卡伦、赴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换防和巡查布鲁特和哈萨克游牧地界,当边疆出现动乱与危机时,锡伯官兵作为八旗中坚往往出兵征讨与平抚;锡伯闲散则自耕自食,保障八旗官兵给养。锡伯官兵素以骁勇著称,民众则凭借善于农业经营而在其他各营中脱颖而出,成为伊犁各营的典范。锡伯部逐渐成为伊犁旗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作为维系伊犁旗人社会的重要力量,曾先后多次补充索伦营和新满营。 在中国近现代西北边疆民族史上,锡伯部族是伊犁唯一一个作为民族群体较完整保留下来的满洲部族,其背后的较深层次的原因是值得探讨的。但就现今锡伯部族的历史而言,书写当中太多的矛盾,把想了解它的人们带进诸多困惑当中。对于锡伯的族源、固有语言问题,至今在本族学者内乃至学界,依然存在着矛盾与争议。 本文从对锡伯见诸于史册的早期历史开始,聚焦于部分西迁伊犁的锡伯部族。对独立建营后的锡伯部的军事功能、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多有涉猎,剖析它们对锡伯从部落到形成民族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其为铺垫,重点阐述清末民国间锡伯部族内所发生的变革:锡伯族的诞生,锡伯文在满文基础上的改制,最终使锡伯部族脱离满洲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随后由其引发的诸多问题与争议至今未息;这也是让学人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茂盛;;锡伯族族源与分布考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02期

2 都兴智;锡伯族源出女真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3 胡方艳;贺元秀;苏德善;王鹏;;察布查尔锡伯族宗教信仰状况调查——锡伯族的萨满教信仰及其他[J];科学与无神论;2009年01期

4 铁玉钦;沈阳太平寺锡伯碑考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5期

5 忠录;对锡伯族萨满文化的调查[J];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01期

6 郭庆;俄罗斯语言文化对新疆锡伯族语言文化的影响[J];满语研究;2004年02期

7 葛丰交;;新疆锡伯族百年教育述略[J];满语研究;2009年01期

8 葛丰交,永梅兰;新中国成立前俄罗斯族教育概述[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锡伯族;佟进军;;锡伯族“朱伦”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04期

10 吴元丰 ,赵志强;锡伯族西迁概述[J];民族研究;1981年02期



本文编号:1164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64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