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4:11
本文关键词: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
【摘要】:云南民族文化的交流、变迁问题是云南历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的重新挖掘、整理和新的研究方法的探索,从大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影响云南民族文化交流的各类因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归纳、总结了不同时期云南民族文化交流与变迁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云南族群的互动与文化交流。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云南已存在文化交流。当时的文化交流主要伴随族群的活动(如昆明族由西向东的迁徙、汉人、叟人迁入云南等)而发生,正是此类族群间的互动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由族群互动引起的文化交流、传播,使云南原始文化形成了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具有了互渗性的特点,为以后云南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出现的云南民族文化交流、变迁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各少数民族群体在不断地迁徙过程中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使各族文化的交流、涵化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商业、移民等文化传播途径的发展,汉移民开始进入云南地区,随之出现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因而,这一时期是云南民族文化交流逐渐形成的时期。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由于迁入云南地区的汉民数量有限,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对优势,因而在这一阶段的文化涵化过程中主要体现为汉移民较多地丧失他们的民族特性,变服从俗融合于当地少数民族。但是,这一涵化过程并非是单向的汉移民被夷化的过程。汉移民文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继续发挥着其涵化功能。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族文化交流、变迁与民族体的交融具有不平衡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第三部分探析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云南民族文化交流与变迁现象。 唐宋时期,云南民族继续着民族的分化与重组,特定的历史条件与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297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莉莉;云南民族聚落空间解析[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雯婕;文化交流、融合进程中民族服饰的流变[D];云南大学;2010年
2 郑凌;云南甲马造型的原始思维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4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64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