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建粮食市场论述(1646—1840)
发布时间:2017-11-14 16:34
本文关键词:清代福建粮食市场论述(1646—1840)
【摘要】: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福建自明代中叶以来就有了缺粮问题,至清,粮食短缺日益严重。该文就以“清代福建粮食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试图通过对清顺治三年至道光二十年(1646—1840)近200年间福建粮食短缺的表现、危害、原因及其粮食市场、粮食价格的研究,更加深入地认识清代福建的粮食问题以及粮食对福建民生和社会的影响。该文根据现存清代福建地方史料和官方的档案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分析、图表、比较等方法对论题进行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清代福建粮食概况及问题的产生。这一部分阐述清代福建粮食自给区、缺乏区和余粮区三个不同地带粮食供求概况;粮食短缺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二、清代福建粮食匮乏的原因。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缩小,水利工程失修,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商品经济和沿海城市工商业的繁荣,,稻谷熟制分布的差异,粮食单产水平低下,自然灾荒是造成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三、清代福建的粮食市场。粮食的短缺产生了粮食运销市场,主要分为内陆粮食运销市场、清代台湾大米输入福建、清代东南亚地区(主要是暹罗)大米输入福建。四、清代福建的粮食价格。自顺治到道光时期清代福建粮价基本概况是高—低—高—低—高的发展趋势,并存在季节性差价和地区差价。造成清代福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对粮价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清政府采取了平抑福建粮价的政策和措施,包括确立粮价奏报制度;广泛种植杂粮;完善粮食仓储制度;倡商贩运等。通过对清代福建粮食问题的全面考察,为我们更好地处理当今福建面临的相关粮食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9;K295.7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如先;清至民国闽西乡村民间借贷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阳;北京政府时期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小丹;以义仓为代表的建宁府仓储研究(1835-1938)[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6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8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