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07:06

  本文关键词: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吉林市 东北地区 城市近代化 城市化


【摘要】:吉林市自1673年建城以来,就一直是吉林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其作为吉林地区省会级城市长达281年之久。1881年吉林机器局的创办,揭开了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的序幕。在以近代商贸发展和交通进步为核心动力的推动下,吉林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间歇性发展,其城市功能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由单一的军事政治城市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多元性城市的转型,区域交通枢纽以及商贸、教育文化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城市人口的异质性不断增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市民社会生活越来越凸显近代化特征。但其城市发展道路却艰难崎岖。从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开始,东北三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向中东铁路沿线转移,哈尔滨和长春迅速崛起,城市空间规模、区首位度以及商贸发展与区域中心地位逐步赶上并超越吉林市。至民国初年,与后起的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相比,吉林市城市相对性衰落更为明显。但吉林市没有像近代其他衰落型城市一样一蹶不振,经过民国前半期吉林市城市的重振以及伪满时期吉林市城市的发展,吉林市继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吉林区域首位中心城市地位,并以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模式形成了独有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因此,探讨吉林市近代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梳理其独特的发展脉络,知古鉴今,对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及今日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介绍吉林市的自然地理条件,追溯吉林市历史的演进。优越的地理历史条件以及便利的交通,使吉林市在清初逐步由边防城镇发展为“七镇之首”和区域商贸中心。 第二章主要阐述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的发起。时间跨度从1881年吉林机器局开办到1905年东北“新政”。1881年吉林机器局的开办揭开了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的序幕,吉林市开始由清初的区域贸易中心发展为近代工业生产中心。随着松花江航运业的渐次发展,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商业社区街巷。城市空间由古城向外拓展,东西部城区初步形成,功能区域分化。但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地属吉林省的哈尔滨和长春迅速崛起,城市空间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达到或超越省会吉林市。吉林市由于不在中东铁路通过的东北腹地的铁路干线上,中心城市地位旁落,经济腹地范围缩小,“七镇之首”的地位不复存在。 第三章主要论述清末“新政”时期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时间跨度从1906年到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末“新政”改革大大加快了吉林市城市近代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城市管理机构朝着司法与行政分开的趋势发展,出现了诸如警察和城市自治组织等管理机构,城市经济结构开始发生转变。近代社会团体和城市精英群的形成开启了大众参与政治的先河。与此同时,吉长铁路的建成和通车进一步拓展了吉林市与外界的联系,吉林市再次成为东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新政”改革也使吉林市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文化开始广泛传播,城市市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初变。 第四章主要论述民国前半期吉林市城市的相对性衰落与重振。时间跨度从1912年到1930年。由于近代交通起步较晚、政局动荡,再加上1911年“火烧船厂”灾难性的打击以及日本经济政治势力增长等因素影响,使吉林市在中东铁路通车后衰落态势进一步凸显,与后起的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相比,相对性衰落更为明显。但吉林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以及广阔的经济腹地,这是吉林市没有像近代其他衰落型城市一样一蹶不振,而能够继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吉林区域首位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1920年代近代城市政府的组建,全方位、多层次近代交通的完善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办,吉林市城市发展又进入重振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区域政治、经济、交通功能进一步强化,进而发展为近代东北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育较为完善的典型城市。 第五章主要探讨伪满时期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的畸形发展。时间跨度从1931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伪满统治时期,吉林市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区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建设也随之展开。但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基础上,表现为重工业的畸形发展,民族工商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日本在文化教育方面实行文化专制与奴化教育使吉林市原有的教育文化受到严重打击和摧残,城市社会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 结语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吉林市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即由单一的军事政治城市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多元性城市的转型;以近代商贸发展和交通进步为核心动力;城市近代化与殖民地化复线交叉演进;呈间歇性发展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9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天;;为天作幕 心在人间——记吉林市昌邑区人大代表、吉林市天幕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利国[J];吉林人大;2011年07期

2 张蕾;;把爱奉献给家乡——记吉林市昌邑区人大代表、吉林市森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丽新[J];吉林人大;2011年06期

3 姜南;;吉林市电视台《故事汇江城》栏目评析[J];当代电视;2011年08期

4 吕术龙;;踏着电波飞翔的“的哥”明星[J];涉世之初;2003年12期

5 昌仁;;铁肩担重任 履职为人民——记吉林市昌邑区人大代表、吉林市四通防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宁永林[J];吉林人大;2011年07期

6 房杰;;他把论文写在绿色的原野上——记吉林市昌邑区人大代表、吉林市东福米业公司总经理刘延峰[J];吉林人大;2011年07期

7 闫立群;;苏轼墨迹传千古 二赋长卷故事多[J];东方收藏;2011年07期

8 白山;;一颗冉冉升起的吉行新星——记吉林市昌邑区人大代表、吉林银行吉林重庆路支行行长赵冬梅[J];吉林人大;2011年06期

9 ;吉林动画学院教师作品选[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10 冯鹤;;吉林省道教协会举办“体道七日班”活动[J];中国道教;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吉林市城市化和产业升级战略研究报告[C];2000年

2 ;前言[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王凤文;;从吉林市现状看入世后中国农业发展战略和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孙丰年;;吉林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易;南颖;;吉林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邵立国;陈冲;;基于GIS集成系统的交通规划环境评价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7 ;吉林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简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有社;;吉林市某厂址区地壳稳定性评价[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周立志;何铭;黄大健;;吉林市临江门大桥设计[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10 郇晓红;;吉林市病毒性肝炎分布状态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春;吉林市推动工业经济发展[N];人民日报;2003年

2 陈文成 李吉胜 ;吉林市大接访:真心换真情[N];人民公安报;2005年

3 记者 彭冰 黄明 通讯员 王敦富;吉林市总情牵灾区职工[N];工人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文涛 苏红玫 曹梦南;吉林市灾区路电通信基本恢复[N];吉林日报;2010年

5 记者 黄明 通讯员 訾波 王敦富;吉林市工会开展“订单式”救助[N];工人日报;2010年

6 王志勇 刘博;吉林市船营区分类救助 分项落实 分步实施[N];中国社会报;2010年

7 李润涛;前8个月吉林市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李丽娜;吉林市前三季 农民交通和通讯消费增近四成[N];中国信息报;2010年

9 记者王新丽;吉林 首批31家矿企安全考评达标[N];长春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新丽;吉林落户3个超亿元项目[N];长春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银霞;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庆葆;抗拒与变迁[D];南京大学;1992年

3 陈冲;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守广;从传统商帮到江浙团的支柱[D];南京大学;1994年

5 钟宇红;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无机组分源解析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鲍新华;吉林—长春—四平城市经济带表土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地球化学分区[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勇;中国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关凯;满族“消失”了吗?[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张佳余;近代东北开埠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文祥;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旭;吉林市旅游形象设计及推广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志强;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孙忠才;吉林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徐倩;基于地籍信息系统的吉林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海波;吉林市体育健身场所开放现状和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斌;新形势下吉林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杜英志;吉林市工业集中区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阳;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绍军;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和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10 李大伟;吉林市近现代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8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98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