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汉代匈奴粮食生产及其与中原的经济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16:02

  本文关键词:汉代匈奴粮食生产及其与中原的经济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 匈奴 关市 櫖酒 粮食生产


【摘要】:汉匈攻战表面背后所蕴藏的民族交流与互动是匈奴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汉人农耕文明的影响下,匈奴的粮食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农业在匈奴经济中占据了一定地位,伴随着交流与互动的深入,匈奴的粮食加工技术也得以发展,并出现了粮食所酿造的櫖酒,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加工能力的提升,对匈奴社会经济变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10JJD0008) 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项目《黑龙江农业史》(01YB1306)
【分类号】:K289;F329
【正文快照】: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疆域奠定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如何加强对新开拓地区即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成为统治者首务。从经济角度而言,边疆可以理解成相对落后于中原地区、开发较晚或开发程度较差的地区。中原统合边疆地区的过程,也是汉族与边疆少数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铁球;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脆弱性[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衣保中;;腹边互动与我国历代边疆经济开发[J];史学集刊;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阿祥;;《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刘伯山;;徽州篁墩氏族迁徙考论[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4 张宪华;;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安贵臣,高飞;皤滩文化的涵义、构成及渊源[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赵常兴;安鲁;;秦汉时期北人南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7 张廷银;石剑;;包蕴丰富又瑕瑜互见的家谱文献[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8 苗威;;从高云家世看高句丽移民[J];博物馆研究;2009年01期

9 黄云鹤;苑宏光;;清代以来东北汉族民间信仰构成及其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10 王庆;;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与南系官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靖莉;吕传笑;;近代时期的黄河三角洲移民[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夏也春;;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间贸易理论及实证研究[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祖基;;大陆移民渡台的原因与类型[A];2004海峡两岸台湾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范可;;迁徙与离散[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赵晓明;;西汉白金货币材质考辩[A];武汉金融(总第12期)——湖北钱币专刊[C];2013年

7 丁琼;;清代云南食盐产销及区域市场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七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俊杰;十六国疆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汉元;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朝阳;论弋阳腔传播[D];南昌大学;2010年

6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7 闫宗淼;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惠娟;晚清湘军的“三缘”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丹;现代农庄的开发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J];历史研究;2001年04期

2 方铁;;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利清,宋远茹;关于匈奴文字的新线索[J];考古与文物;2004年02期

2 王文利;简析匈奴鼎盛背后的中原政策支撑[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06期

3 何光岳;匈奴族源漫议[J];寻根;2004年06期

4 马利清;关于“原匈奴”概念的提出与界定[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贾衣肯;;匈奴西迁问题研究综述(上)[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09期

6 贾衣肯;;匈奴西迁问题研究综述(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10期

7 林子明;;杂说匈奴西迁[J];书屋;2007年02期

8 李法军;;匈奴的语言属性——来自考古学和人种学的线索[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9 于凌;李焕青;刘举;;匈奴刑法新解——兼论秦汉时期匈奴法律的立法目的与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1期

10 吴芳;;探密东至深山里的匈奴后裔[J];江淮文史;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y;;近六十年来(1919—1980)国内研究匈奴的概况[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2 李春梅;;匈奴民族与五行说[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3 储著华;;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陶玉坤;;匈奴社会生活综论[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春梅;;从手工业透视匈奴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谷苞;;论正确阐明古代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7 芒·牧林;;匈奴文字初探[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晓克;;论匈奴在游牧文明发展史上的先驱者作用[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9 马利清;;关于匈奴人种的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碧波;;“南有大汉,,北有强胡”——兼及匈奴文化及其文化体系的考察[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肖洁;匈奴留下千未解文字之谜[N];兰州日报;2005年

2 记者 冯国 李勇 雷鸣;曾经叱咤风云的匈奴哪里去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王大方;匈奴民族的历史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史清海;“匈奴”辨[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5 李明宇;大汉与匈奴的一场养老遭遇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章奎 实习生 张保;纵横亚欧的匈奴[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7 陈生玺;探寻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蒋中意;浙江浦江居住着一群匈奴后裔[N];西部时报;2010年

9 鞍山市博园高中 曹为宇;匈奴最终去向[N];鞍山日报;2010年

10 林木;历史与艺术的联袂[N];美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闵海霞;匈奴发展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庆宪;匈奴与西汉关系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3年

4 特日格乐;西北简牍所见汉匈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略述匈奴与中原物质技术的交流以及汉匈在文化上的融合[D];西北大学;2003年

2 杨燕;匈奴的仪式与精神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胡玉春;南匈奴附汉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谢明伟;汉代匈奴的内迁及其社会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平;论东汉对匈奴的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6 于亮;西汉匈奴降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洪波;匈奴史研究四题[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索明杰;匈奴对西汉王朝的政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华灿;西汉时期汉匈和战中的相互招降策略及其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池立新;冒顿至握衍朐棶时期匈奴政权的盛衰及其原因探索[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0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200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e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