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文书中的山地认知探析
本文关键词:清水江文书中的山地认知探析
【摘要】:贵州清水江文书近年来引起了学界高度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历史学、法学、人类学、林学诸多领域和学科。但是,利用文书资料来研究清水江流域的山地认知,进而探讨山地文化内涵者甚少。本文拟以清水江流域为研究空间,以山地认知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清水江文书,地方志以及田野调查资料等,考察该流域各族居民对田地认知、作物认知、方位认知等方面,探析流域内人们因受山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山地特殊认知,并揭示其内涵、特点和规律。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言,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贵州、及黔东南的山地概况,对选题的意义和缘由做出说明,之后是学术史的回顾,内容包括对山地、山地认知和清水江文书研究中涉及山地认知的梳理。第二章主要通过田和地的认知,来反映整个清水江流域对土地的认知情况,当地不仅对田和地有严格的区分,而且对田和地的分类甚为明确。就田的分类言,大致从田的产量、形状、功能、灌溉等四个方面加以展开,对地的分类则是按照地的肥沃程度和用途来加以划分。这些分类是各族居民在长期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的认知,对于深入揭示山地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第三章围绕农作物和林作物探讨清水江流域各族居民对作物的认知。农作物的认知主要涉及该区域较有特色的糯稻和籼稻品种,二者按照其是否黏手的特性进行划分。除此之外,还分析了“糯改籼”的历史原因。林作物的认知主要体现在自然林到人工林的转变和人工林的培植等,人工林培植过程重点探讨了当地人的本土知识与山地的关联性。第四章通过对文书所涉田地、山场等的四至方位,及其不同用词来探讨当地人的方位认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书中没有写明四至方位;二是标准红契中已注明东南西北四至方位;三是文书中有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的混合使用等。概之,本文以清水江文书资料为中心,探讨清水江流域内各族居民因受山地环境影响,表现出对土地、作物、方位等独特的认知特点,我们不仅可以弄清楚流域内的山地认知与其它地区的差异,还可揭示山地文化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钧;江文轶事[J];湖北文史资料;1997年04期
2 ;为江文画像——南京音乐台主持人江文[J];视听界;2002年S1期
3 ;周江文先生生平[J];测绘学报;2002年03期
4 黄学;;打工仔圆了记者梦 打工仔江文胜学习写作的传奇故事[J];时代人物;2010年08期
5 秦树业;高洪海;龙平川;;江文:一个人的历史画卷[J];人民检察;2009年14期
6 龙泽江;;《清水江文书》简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02期
7 董长福;牛彪;龚利军;;老百姓的贴心人——记张北县馒头营乡张汉营村计生专干江文芳[J];人口战线;1996年04期
8 钱宗武;;清水江文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江文波简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10 李斌富;张明中;张建;;孙江文 空中“铁血教头”[J];解放军生活;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坚 马建标;江文藻的创业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和年度项目“近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课题组成员 贵州大学副教授 罗正副 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 王代莉;清水江文书研究的新维度[N];光明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王雨;首届国际清水江学高峰论坛·清水江文书与中国地方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筑举行[N];贵州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延龙;大股东高球项目遭调查 曲江文旅略受波及[N];经济观察报;2012年
5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张晓赫;地产出局 曲江文投上市一波三折[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6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苗野;曲江文旅上市再生风波[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7 记者 张冰梓;“走遍中国”用假肢握手关爱[N];珠海特区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延龙;去除涉宗教元素 曲江文旅回应上市争议[N];经济观察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道;清水江文书中的山地认知探析[D];贵州大学;2015年
2 朱永强;清水江文书的山地经济探析[D];贵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23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22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