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大方余姓蒙古族独特民俗风情文化
本文关键词:论贵州大方余姓蒙古族独特民俗风情文化
【摘要】:贵州大方余姓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文化,一方面与当地主体民族相近而与北方典型蒙古族大不相同;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姓俗、节俗等凸显了自己的族群认同关怀。几百年来,一直在张扬着它独特的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和维系功能。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贵州世居蒙古族风俗风情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351
【分类号】:K892.3
【正文快照】: 居住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凤山彝族蒙古族乡的余姓蒙古族,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几百年来,他们通过家谱、墓碑、口授等方式顽强地传承着家族的历史,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管窥这种文化,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我国蒙古族的认识,因而是一个不得不讨论的问题。一、贵州大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松迪;关于黑山头古城[J];北方文物;2000年04期
2 松迪;黑山头古城建城年代考[J];北方文物;2003年01期
3 包小民;德新;;呼和浩特市恪靖公主府建筑年代——兼述公主、额驸事略[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3期
4 刘长江;元代法政体制述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韩博;;浅析蒙古长调音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6 刘刚;从《世界征服者史》和《史集》看成吉思汗西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肖英群;;略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地区性风格[J];大众文艺;2013年17期
8 白志文;;察哈尔蒙古族短调歌词比喻的修辞特点初探[J];北方音乐;2014年12期
9 刘文远;;近三十年来的清代蒙古族经济史研究[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10 王永平;;从踏歌看唐代中外娱乐风俗[J];河北学刊;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磊;高旭;;呼和浩特大召研究[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阎崇年;;清初的皇宫[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3 阿拉坦宝力格;;从游牧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时候——演变中的“牧区大寨”神话故事[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张维娟;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波;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张欣宏;蒙古族传统家具装饰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忠和;“走西口”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张世满;晋蒙粮油故道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8 彭传勇;1911-1945年俄(苏)与外蒙古的政治、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9 宝音特古斯;十八世纪初期卫拉特、西藏、清朝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杨琼;论近代漠南蒙汉移民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清代服饰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卫;汉文作品蒙译史综述[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狄艳红;罗布藏丹津叛乱与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创奇;1915—1928年间的西蒙盐业近代化及私盐问题[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赵阳;清代蒙古封禁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6 姜爱红;明代蒙古南下“扰边”探析:1436~1464年[D];厦门大学;2007年
7 包斯琴;从《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人物比较研究看蒙汉文化交流[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孟鑫;清末蒙旗东西路垦务公司研究(1902-1908)[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景波;明代辽东总兵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赵红梅;蒙古族长调专业对民族院校音乐改革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5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28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