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与“还”:桂北侗族村寨交往与民俗规则
发布时间:2017-12-14 19:28
本文关键词:“欠”与“还”:桂北侗族村寨交往与民俗规则
【摘要】:"月也"是侗族地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其主要内容可简单分为宴请与娱乐两部分,涉及"吃"与"被吃","表演"与"观看",通过这样的关系转换,侗族人群交往背后相互宴请与娱乐的交换机制得以展现出来。双方之间的交往活动以猪头礼物的"欠"与"还"标记出来,形成一套互惠性计算的逻辑,这个过程中的礼物交换及其展演的文化象征代表着村寨之间交往关系的确立和维系。"欠"与"还"的运作,植根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套共享的规则体系。虽然"月也"本身限定在侗族的村寨之间,但是其背后的民俗规则超越了民族界限,适用于地区内的多个族群,从而整合出某种超越族群的民俗文化。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南中国海族群互动与南岭民族走廊”(项目编号:12JJD770011,项目负责人:麻国庆)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12年度项目“西部省际结合部民族地区的内发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GM-038,项目负责人:麻国庆)
【分类号】:K892.3;C912.4
【正文快照】: 一、区域交往视野下的“月也”侗族地区有一种重要的跨社区交往活动叫“月也”(汉语记侗音),于2011年被纳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项特殊的侗族民俗活动,已有较多文献对不同地区的相关活动进行了记录,有研究讨论了这一民俗与农业生产周期安排的关系,[1](P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麻国庆;;文化、族群与社会:环南中国海区域研究发凡[J];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2 徐新建;沿河走寨“吃相思”──广西高安侗族歌会考察记[J];民族艺术;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潇潇;;国际化:以民族志书写的名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主题突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吴建冰;;旅游影响中的龙胜侗族民间歌舞及文化变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3 沙丹;刘桂宏;;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4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符姗姗;;怀化侗族歌舞锣,
本文编号:1289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28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