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台州方志家群体及其方志编纂实践特点——以民国《台州府志》编纂者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晚清民初台州方志家群体及其方志编纂实践特点——以民国《台州府志》编纂者为中心的考察 出处:《浙江学刊》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晚清民初,在浙江台州地区形成了一个以师友关系为纽带、以缵绪起衰为职志的台州籍方志家群体。他们中不少人以国史之才主持或参与桑梓修志活动,突破了以往大多以地方胥吏、"陋儒"为主导的传统地方志编纂模式,为地方志编纂实践注入了不少新理念和新方法。同时,这个群体因彼此之间或学业传承,或共襄志事,而在方志编纂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今天的修志者来说,仍然弥足珍贵,值得思考甚至借鉴。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 group of Taizhou native chronicists in Tai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o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friends as a link and took the post of "Zanxu" as their official ambition. Many of them presided over or participated in the activities of Sangzi in the ligh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It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ompilation mode of local chronicles, which is dominated by local petty officials and "shabby Confucianism", and infuses many new ideas and methods into the compilation practice of local chronicl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group inherits from one another or the other academically. Som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practice of compiling local chronicl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still precious to today's practitioners and ar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and even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省方志办;
【基金】:浙江省地方志系统人才梯队建设资助课题成果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清代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编纂了大量的地方志成果,而且学术探讨热烈,流派纷呈,并于清代中叶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地理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历史派。这两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和理论,长期以来吸引了方志学界的极大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然而,方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渝平;地方志文字表述略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雪晴;浙江省地方志成果展览隆重展出[J];中国地方志;1999年06期
3 ;关于加强地方志宣传工作的通知[J];广西地方志;2000年02期
4 ;福建省召开地方志第五次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J];中国地方志;2000年03期
5 ;办好地方志刊物 促进地方志事业发展──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单天伦 在全国地方志省级刊物主编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州今古;2001年06期
6 姜纯;论地方志的资政功能[J];图书馆;2002年02期
7 罗解三;谈地方志如何与时俱进[J];广西地方志;2003年02期
8 汪志华;;志事琐记[J];中国地方志;2006年02期
9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表彰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决定[J];黑龙江史志;2006年06期
10 杜红旗;;来宾市地方志办公室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J];广西地方志;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小咏;;地方志与传媒文化漫谈[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2 施均显;;广西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方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王平;;试述第二轮修志对文化建设进程的适应与促进[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5 施国俊;;浅论地方志与南京古城保护[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6 刘春生;;建设边疆文化大省与地方志工作创新[A];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专辑[C];2004年
7 曹玉凤;;利用地方志史料价值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服务[A];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专辑[C];2004年
8 孙景钰;;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上的讲话[A];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专辑[C];2004年
9 王锐;马德涛;袁家勇;高诗亮;;基于GIS的地方志信息与空间基础地理信息融合方法的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汤海燕;;利用地方志为广东防灾减灾和经济建设服务[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微;《澳门地方志》编纂工程启动[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N];新华日报;2009年
3 记者 余潇;全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N];福建日报;2009年
4 ;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通知[N];长江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文博;上海市地方志考察团来我区调研[N];喀什日报(汉);2010年
6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王耘;近代黑龙江地方志的特色[N];人民日报;2010年
7 周田田;孙诒让与浙江地方志[N];温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叶梅君;青铜峡一八旬老人写就《峡口地方志》[N];华兴时报;2008年
9 记者 徐丹;做好地方志的编纂出版工作[N];驻马店日报;2009年
10 姚思泰;我区地方志修编又见成绩[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镱文;近代西方化学在中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9年
2 洪纬;明清以来传统鱼类分类方法研究(1491-1947)[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吕书额;河北省地方保卫团研究(1901-1937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衡中青;地方志知识组织及内容挖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雷启立;印刷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莉萍;中国古代交食的宿度记录及其算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7 江玉勤;明代课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坤;李涵秋小说论稿[D];扬州大学;2008年
10 贺根民;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D];扬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光英;清代海南地方志纂修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沙大禹;清代地方志中的鲸鱼资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魏健一;明代海南地方志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闵芳;民国时期纂修的海南地方志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邹毅;晚清民初时期中国女装缘饰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蒋盛楠;《白山司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春;建国后海南新编县市方志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丁亚南;河南地方志亲属称谓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高海霞;近代山东地方志之《列女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杜娟;伪满时期方志的编纂[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13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41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