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志与“青海学”交叉研究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 影像志 青海学 交叉研究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青海学"正处于起步阶段",青海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各相关学科的合作。影像表达自上世纪至今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文化研究的另一支"笔"。本文对贾宁教授提出的文化命题"青海学"做出了正面回应,并试图通过无处不在的青海学影像,探讨史志和影像交叉研究的可能性,提出青海学影像志在文化重建和意义符号的传递时应遵循的理论基准。
[Abstract]:Qinghai studies is in its infancy.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Qinghai studies depends on the cooperation of various related disciplines. Image express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since 0th century. This paper makes a positive response to Professor Jia Ning's cultural proposition "Qinghai study", and tries to pass through the everywhere Qinghai study imag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ross-study of historical chronicles and ima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meaning symbols in Qinghai studies.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长期从事青海地方史和清代理藩院研究的美国中部学院贾宁教授基于多维视野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青海学”这一切实联系中国和内陆亚洲广阔研究领域的学术命题,尽管这是从民族史学的角度延伸出的地方志类研究,但其研究内涵已突破地方志的界限,而释放出与藏学、蒙学、汉学、满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刘芸;影视人类学和主流人类学──未来的展望[J];民族研究;1996年02期
3 韩昭庆;;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及地域文化命名[J];攀登;2006年05期
4 贾宁;董建中;;“青海学”刍议[J];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5 蔡家麒;“影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探讨[J];思想战线;1998年01期
6 石砺;青海省地方志研究会召开“青海历史文化定位”首届沙龙[J];中国地方志;2005年08期
7 张宗益;“青海高源学研究”发展概述[J];学会;199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2 叶良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周潇潇;;国际化:以民族志书写的名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主题突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郑师渠;;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芦平生,陈玉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姚岚;蒋浩;;视觉分形对舞蹈视觉人类学理论的建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单鹏举;;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应引领文化创新风气之先[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士辉;;文化自觉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2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罗大中;朱建平;;医家传记研究中引入影视人类学方法的前景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赵瑞芳;;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晓琴;;当代回商的文化自觉——以三营的回族商人为例[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马晓琴;;当代回商的文化自觉——以三营的回族商人为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7 黄颖;;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从“新天地”现象谈起[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石大建;;民间读经的文化自觉性——以上海市J区民间读经为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木基元;普卫华;;让阿诗玛更加靓丽——从丽江的启示谈二次创业中的石林文化品牌[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周草;藏族游牧文化与影视元素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黄海娟;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中的“三性”原则[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余穆谛;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霄;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化发展战略初探[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昱;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石砺;青海省地方志研究会召开“青海历史文化定位”首届沙龙[J];中国地方志;2005年08期
4 张洪;浅析安徽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岂之;;《陕西省志·炎帝志》序[J];宝鸡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2 刘玉堂;刘保昌;;楚文化研究的第三重境界——评魏昌教授新著《楚国历史文化读本》[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朱德普;;《泐史》之再辨识[J];思想战线;1989年02期
4 陈弘法;;《蒙古历史和文化研究论文集》介绍[J];蒙古学信息;1990年04期
5 钱宗范;;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中有创新意义的著作——廖杨著《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介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李沈阳;;近十年来黄河三角洲区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青萍;;推荐《成都街巷志》[J];文史杂志;2010年06期
8 姚兆麟;;藏族文化研究的新贡献——评《藏族服饰艺术》兼述工布“古休”的渊源[J];西藏研究;1990年02期
9 杨华;龚玉龙;;对巴文化与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再认识[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2年00期
10 何嵩;;福建漳州客家学研究方兴未艾[J];中国地方志;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道章;;论船政文化[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许怀林;;客家社区的大转折——《虔台志》中的南赣特区[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3 刘大可;;黎畲萧屋:一个可能源自畲族的客家宗族[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郭志超;;畲汉通婚初探[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5 黄孝起;;闽东畲汉风俗互动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6 江椿福;;永定华封楼的内部管理与客家聚居的属性[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7 李小燕;;从客家谱牒的家规家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8 谢重光;;畲族与客家早期关系史述略[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9 钟毅锋;;客家内部的分解与整合——以武平中山为例[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10 余保云;;从宁化客畲关系看客家族群融合[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国洪;1600年传承,新时代独特文化品牌[N];金华日报;2005年
2 陈虎 郑艳平;一地之史并不好写[N];光明日报;2007年
3 胡华玉 孙世美;巧家“堂琅文化研究”出奇葩[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5届博士毕业生 郭物;新疆天山地区公元前一千纪的考古学文化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弘扬龟兹文化 推动社会发展[N];阿克苏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董伟新 胡秋香 石鑫;世界的龟兹 文明的荟萃[N];阿克苏日报;2006年
7 布利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方轮值工作中做出了成绩[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8 俄木尔坡 吉觉拉一;独特而稀有的民族文化遗产[N];凉山日报(汉);2005年
9 本报记者 赵巍巍;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N];烟台日报;2005年
10 本版编辑 地委书记 朱昌杰 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牛汝极 中国文物学会研究员 丹青 云冈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员 赵昆雨 新和县副县长 研究员 邢春林 北京市外国企业服务集团公司首席代表 韩建立;挖掘、保护、继承、弘扬龟兹文化[N];阿克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才让加;甘丹颇章时期西藏的政治制度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蒋建国;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阮宝娣;羌族释比与释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姚文琦;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图格杰;蒙古族男性崇拜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姚雪兰;粤西地区年例文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王卫平;明清时期威海港市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谷学峰;近代济南市民文化研究(1904~1937)[D];山东大学;2005年
5 林丰艳;青岛市民文化研究:以报纸所见资料为中心(1922-1937)[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春继;白族民居中的避邪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刘晓东;梲棬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向丽;湖北清江放排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9 张彤;蒙古包物质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索南旺杰;热贡山神祭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9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47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