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标本
本文选题:晚清时期 切入点:中国近代城市 出处:《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梁元生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在近代各种变迁冲击之下,在上海这个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公共空间"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大变化。本书以"衙门"
[Abstract]: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History of a City / Liang Yuansheng /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 2010, under the impact of various changes in modern times, in the course of the city's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Its "public space" has correspondingly changed greatly.
【分类号】:K29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敬文;晚清时期民间文艺学史试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时萌;鲁迅《域外小说集》的启蒙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3 颜廷亮;;晚清小说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颜廷亮;晚清革命派关于小说政治方向问题的理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5 徐文;英国公共档案馆所藏的中文档案[J];历史档案;1981年02期
6 颜廷亮;晚清革命派小说理论中的艺术性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7 颜廷亮;;晚清小说理论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标志——晚清革命派关于小说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论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8 郭豫适;;西方文艺思想和《红楼梦》研究——评介《红楼梦》研究史上的“新谈”“新评”“新叙”[J];学术月刊;1981年02期
9 张明喜;;向达《方玉润著述考》补正[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10 张明喜;;方玉润诗论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金颖;;晚清瓷业:衰落与创新[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2 史明正;;美国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的研究[A];北京与中外古都对比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3 吴士英;吴澍;;论丁宝桢企业创办与经营管理思想[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贵先;;丁宝桢的故乡情[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左玉河;;移植与转化:晚清中国现代学术门类的初建[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0年
6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晚清学术分科问题的综合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7 夏春涛;;从《青县村图》看晚清时期的华北村落[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叶伟奇;;晚清福建船政铸币史[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9 陈昌来;李琳;;《儿女英雄传》的“被”字句及相关问题考察[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倪玉平;;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英;浅谈近代中国商人的义利观[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卢盘卿;让天津旅游资源闪出光亮[N];经济日报;2001年
3 记者 林楠 章苒;胡雪岩故居修复内情[N];北京日报;2002年
4 ;玩银币要知其所以然[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柳枝;伊通河昔日航道[N];吉林日报;2002年
6 苗春;《中国相声》:期待未来的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傅世建 曹兆俊;孙中山人才思想探微[N];中国人事报;2003年
8 记者 金振蓉、郭丽君;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N];光明日报;2003年
9 韩建民;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N];科学时报;2003年
10 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6 叶利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马占军;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西北的传教(1873-1911)[D];暨南大学;2005年
9 欧志雄;新中国引用海外华资政策研究(1949至2003年)[D];暨南大学;2005年
10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中华;黄运水灾与晚清山东社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茵茵;20世纪澳门旧体诗歌的民族意识[D];暨南大学;2001年
3 刘斌;嬗变与转型——晚清启蒙运动与报刊现代化互动关系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强;晚清陕西与湖北双边贸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江宁;厚德载物 惠泽天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王晓辉;晚清东三省财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雪丽;曾国荃抚晋赈灾述略[D];山西大学;2003年
8 任鹤田;近代江苏政区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9 樊孝东;晚清直隶教案述论[D];河北大学;2003年
10 李本友;由近代上海看“海派教育”的特色及其形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89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58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