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论龟兹白姓
本文选题:龟兹 切入点:创世神 出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于龟兹白姓的探讨和争议已有80余年的历史,至今已产生六种以上不同的学术观点。可是,目前却没有某一种看法可以得到学界的公认,这说明神秘的龟兹白姓其来源问题还没有得以明朗化。故此,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试从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的角度予以重新审视,并以"水"、"天"、"山"等与创世神祗有内质牵连的"白"色神学观念为转换要素,进而认为龟兹的白姓与龟兹先民们历史悠久的敬神拜天、祭山尚白的传统文化基因有关,是龟兹族属自然神明的人格化的切身体现。
[Abstract]:There have been more than 80 years of discussion and controversy on the white surname of Qiuci, and more than six different academic viewpoints have emerged.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is not a single view that can be recogniz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shows that the origin of the mysterious white surname of Qiuci has not yet been clarified. Therefore, the article tries to re-examin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yths, legends and religious belief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decessors. Taking "water", "heaven", "mountain" and other "white" color theological concepts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inner matter of the creation gods as the conversion elem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hite surname of Qiuci is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genes of the ancestors of Qiuzi who worshipped the gods and worshipped the sky and sacrificed the mountains to the white. It i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the natural deities of the Qiuci tribe.
【作者单位】: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学科美术学建设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迎胜;唐宋之际龟兹地区的文化转型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2 孙守道;郭大顺;;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头像的发现与研究[J];文物;1986年08期
3 钱伯泉;汉唐龟兹人的内迁及其扩散[J];西域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基;河姆渡人的宗教观念和“凤”的起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2 陈士瑜,陈启武;真菌人类学和灵芝文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王丹;杜牧扬州生活再认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王立增;;白居易《新乐府》的“歌辞造型”——兼论其艺术性的评价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高林清;;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论白居易叙事诗的审美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李佳;;生殖之祝祷,婚聘之信物——《诗经》中鹿意象的象征性解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景遐东;;江南文化与白居易思想及创作关系浅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刘艳萍;;中晚唐艳诗研究述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黄景春;;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情节之异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董素云;;广西金秀瑶族禁忌的文化内涵及功能价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和中浚;;中医妇科学中古代性教育知识的特点[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家瑜;;论佤族神林崇拜与生态保护——以耿马勐简大寨“黄佤”神林崇拜为例[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孝鸿;;滕固的汉代艺术研究——兼谈汉代艺术的外来文化成因[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时进;;破立之际:韩愈“文人之诗”的诗史意义[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石云涛;;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顺金;;浅谈隋唐时期龟兹白氏政权之始末[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8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玉强;唐代马球运动和现代马球运动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伟;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包青山;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朱鲲鹏;大学生“跑庙”行为的社会学思考[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臧焱辛;元稹唱和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宁婧;迪庆藏族唐卡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茜;白族建筑门窗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0 余娇;霓裳清影千秋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世良;浑邪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戍疆;李秀梅;;龟兹王都及汉唐都护府在龟兹位置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2 陆永祥;;减字木兰花 新疆行吟(三首)[J];岷峨诗稿;2008年02期
3 徐百成,,程鸿运;浅论唐代丝绸之路过天山路径[J];西北史地;1995年04期
4 莫福春;天山神秘大峡谷[J];西部人;2003年11期
5 陈瑛;;天山神秘大峡谷揽胜[J];今日新疆;2006年02期
6 钟兴麒;天山腹区行[J];新疆地方志;1995年01期
7 傅光宇;张福三;;创世神话中“眼晴的象征”与“史前各文化阶段”[J];民族文学研究;1985年01期
8 户晓辉;;哈萨克与希伯来的创世神话比较研究二题[J];新疆社科论坛;1991年01期
9 杨法震;漫谈克孜尔千佛洞艺术[J];民族艺术;1995年04期
10 冯斐;龟兹佛窟人体艺术[J];民族艺术;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庆义;;天山放牧[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一○年)[C];2010年
2 张平;傅明方;;龟兹文铜钱的类型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钱币学会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刊[C];2004年
3 任克良;;浅议龟兹史前文明的形成与发展[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朱昌杰;;序[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5 李江霖;李霭然;;龟兹无铭文小铜钱版别浅析[A];全疆钱币研究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金维诺;;龟兹艺术的创造性成就[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7 季羡林;;佛教传入龟兹和焉耆的道路和时间[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王小苹;;《龟兹学知识库》建设的构想[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9 ;后记[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10 刘松柏;;龟兹学之我见[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春晖;新疆在古龟兹国故地建地下遗址博物馆[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王嵘;与龟兹有关的文化三杰[N];新疆日报(汉);2004年
3 朱必义 张辉 胡秋香;龟兹故地的魅力[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通讯员 代玻;地区公安局成立分局保护龟兹文物[N];阿克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亚东;面对龟兹责任感更深[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通讯员 陈春英;新和修缮通古孜巴西古城[N];阿克苏日报;2009年
7 姚律;大像窟:龟兹佛教艺术的丰碑[N];新疆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郭旭霞;“龟兹”“多浪”文化的独特魅力[N];新疆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陈晓雷 戚其龙;古龟兹雕琢着新文明[N];中国煤炭报;2000年
10 崔玉永;新疆龟兹摩崖遗址面临洪水侵袭[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形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李滟波;中国创世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西丹·阿布都克里木;新疆油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白玉;天山冻土微生物的系统多样性分析及生长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东;新疆哈密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人种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梁海;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技术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楼海;重力方法在地壳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年
10 王婷;天山中部不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林的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存生;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思维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肖金菊;中日创世神话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钟向亮;走进民族意识的深处[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郑向荣;基于Hofstede文化价值观维度的中西创世神话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刚;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营造和培育[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张蕾;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与《圣经》创世神话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马宏伟;对巴比伦创世神话之“变质”的文化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颜繁江;创世神话的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孜比尔尼沙·吾买尔;新疆天山及阿尔泰山褐梅衣属地衣的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10 元旦;解读《格萨尔》史诗中的远古神话[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7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597056.html